
對以色列有大概了解的朋友會知道,這個國家極其特殊,其國民猶太人歷盡苦難卻一直頑強不屈,雖然遭受長達兩千年失去故土流離失所的磨難,在二戰(zhàn)結束回到祖先的土地上建國后,卻可以在短時期內迅速發(fā)展壯大,成為中東第一強國。如此堅韌的民族和處處充滿厚重歷史的國土,值得我們每一位到訪者,用心去感受她每一處文明遺跡。今天,就帶大家來到以色列最悲壯的一處世界遺產:馬薩達古堡,為什么說最悲壯呢?因為在公元73年,古羅馬帝國鎮(zhèn)壓猶太人的戰(zhàn)爭中,最后留守古堡的九百多位士兵及民眾,在苦苦守城三年仍無望突破敵入包圍的情況下,寧可選擇自殺也不愿被敵人奴役,如此慘烈的歷史,讓馬薩達不僅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更成為猶太民族精神的象征。據(jù)說現(xiàn)在每一位服兵役的以色列軍人,在入伍后都需要來馬薩達對著國旗宣誓:馬薩達永不再陷落!。

馬薩達古堡位于荒漠間的一處巖石山頂,險峻的地勢天然形成易守難攻的堡壘。登上山頂,可以俯瞰到不遠處的死海,沒錯,就是那個浮力超大,人躺在水面也不會下沉的死海。

登上山頂?shù)牡缆窐O其險峻,有“蛇行路”之稱。如今山腳下修建有便捷的登山纜車,當然這只是為游客準備的,以色列本地人只能通過曲折的蛇行路步行上山,以示對馬薩達精神的致敬。到達山頂,可以看到圍繞四周的城墻。

以及只剩下殘垣斷壁的建筑遺址。馬薩達是大希律王所建的宮殿和堡壘,當時的以色列王國被古羅馬帝國占領,雖然大希律王仍然繼承著王位,但各種來自內外的潛在威脅令他寢食難安,最后找到馬薩達這樣一處四下都是絕壁的孤峰,于是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其實也是一座用來避難的城池。

廢墟間留存的立柱,這里似乎是猶太會堂,也就是猶太人祈禱的房間。

各種不同功能的房間應有盡有,雖然地處荒漠,但生活設施、防御工事、軍械庫、糧草庫等一應俱全,能讓這里固若金湯。

馬薩達的考古發(fā)掘一直在進行,現(xiàn)場可以看到有專業(yè)人員正在工作。

這是一處古羅馬浴池,照片中那些圓形的石頭柱子支撐著木板,木板下是蒸汽,古代猶太人就在木板上蒸桑拿。

這是一處儲水窖,在干早的沙漠地區(qū),飲用水是相當寶貴的。古代猶太人設計了一套精密的存水系統(tǒng),可以將河水引到馬薩達之內。

厚重的城墻以及防御工事。雖然馬薩達占據(jù)天險,但人工修建的設施仍然毫不含糊,那么最后頑強抵抗的守軍為什么會放棄而選擇自殺呢?這是因為羅馬軍隊圍攻馬薩達三年卻不得,最后選擇了最笨卻最容易得手的辦法,在馬薩達山頭旁邊堆了一座與山同高、無比巨大的土堆,再架設云梯攻破城墻。守城的猶太人眼見沒了希望,寧可自殺死亡,也不愿意成為羅馬人的俘虜。

殘留的議事大廳。

宮殿內的地面上,還保留著精美的馬賽克地磚。

大希律王為自己修建的宮殿,自己最終并沒有用上,卻成為猶太教徒頑強抵抗的最后據(jù)點。

馬薩達被攻陷后,猶太人自此開始了長達兩千年失去故土的流亡生活,如今這個死而復生的民族和國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