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社
原標題:香港海洋公園存亡之秋 7000多只動物何去何從
時下,香港海洋公園在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先后影響下身陷財困,倘沒有政府的撥款支持則將在6月結(jié)業(yè)。這個具備香港特色的主題公園除了是旅游熱點外,也是保育機構(gòu),園內(nèi)飼養(yǎng)了大熊貓、金絲猴、海豚、企鵝等7000多只珍貴動物,其中不少是瀕危的保護動物,它們的去向和生活現(xiàn)況引起社會關(guān)注。
日前,記者就此向海洋公園查詢,獲知園內(nèi)的動物目前仍然生活如常,并未因為海洋公園陷入財困而“缺糧”。但這些動物數(shù)量龐大,每天的開銷不菲。
海洋公園方面介紹,單單是來自中國四川的“國寶級”大熊貓“盈盈”和“樂樂”,食量就十分驚人,它們每天需要攝取4300至5500千卡路里熱量的食物,相當于人類進食20碗飯或20個漢堡包。
“盈盈”和“樂樂”最喜歡吃竹子、紫薯、胡蘿卜、沙葛、蘋果和梨。海洋公園還表示,大熊貓的懷孕期長達2個月至1年不等,但大熊貓寶寶只有在出生前大約兩個星期,才可被超聲波偵查到,所以大熊貓的保育工作是十分困難的,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照顧。
此外,園內(nèi)的瀕危動物還有川金絲猴。首只在香港誕生的川金絲猴“樂奇”非常聰明,金發(fā)加大眼的它,1歲的時候不但可以自己整理頭發(fā),更可以為父母整理儀容。它雖然活潑好動,但量體重的時候都能乖乖地坐在體重秤上。川金絲猴平日里喜歡吃蔬菜葉子和水果。
由于疫情來襲,海洋公園關(guān)閉停止營業(yè)超過3個月。但園內(nèi)的動物需要喂養(yǎng),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海洋公園指出,其中喂養(yǎng)大熊貓、南澳洲樹熊、太平海象等動物花費的飼養(yǎng)費用相對較高。
對于目前的生存危機和未來的打算,海洋公園也表示:“海洋公園一向以保育為本,一直全力維護動物福祉,以人道方式對待園內(nèi)所有動物。若公園必須倒閉,公園團隊必定以動物福祉為依歸,積極為園內(nèi)7000多只動物尋找適當?shù)木幼〉胤?。屆時,香港亦會失去一批寶貴的動物保育大使,香港人將失去與動物接觸、認識自然生態(tài)和學習保育知識的機會,是香港的教育及保育工作方面的一大損失,故此,我們會盡力保住公園,亦希望香港人支持公園?!?/p>
在疫情期間,公園內(nèi)動物的喂飼安排并沒有重大改變。公園員工一如既往細心照顧園內(nèi)的各種動物大使,密切觀察它們的健康情況,獸醫(yī)持續(xù)對動物作健康檢查、觀察和指數(shù)測量,確保動物健康。
15日,香港特區(qū)政府向立法會申請54億港元撥款,試圖救助這個承載著香港人集體記憶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