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網(wǎng)重慶6月12日電 題:探訪老舍筆下的“多鼠齋”——重慶北碚老舍舊居
作者:連肖 銀雪
讀過老舍冷幽默雜文集《多鼠齋雜談》的人,一定知道“多鼠齋”就是指老舍在重慶北碚的舊居。
1938年8月14日,作為當(dāng)時全國“文協(xié)”總務(wù)部主任的老舍從武漢撤退到重慶,為躲避“重慶大轟炸”的傷害,老舍攜妻兒一家5口輾轉(zhuǎn)搬家數(shù)次,直到1943年夏天,老舍一家住進重慶北碚蔡鍔路24號(今更名為天生新村61號)的房子里,生活才相對安定下來。如今,天生新村61號已作為老舍舊居開放,并被列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從附近公路步行至老舍舊居,需穿過繁華的縉麓商都廣場,廣場上人頭攢動,廣場四面高樓密集林立,而老舍舊居就靜靜地矗立在該廣場一隅。穿過由老舍夫人胡絜青親筆題寫的“老舍舊居”木枋門,看到滿園的竹子、芭蕉、黃桷樹等花木,一種素雅清幽之感從心底油然而生。與整個廣場的喧囂相對比,老舍舊居可謂“鬧中取靜”。
老舍舊居是一座青灰色磚木小屋,外觀古樸素雅。踏入屋內(nèi),看到墻上掛滿了反映老舍生平及他在重慶生活時的圖文資料。據(jù)介紹,老舍舊居內(nèi)共陳列老舍生前照片160余幅,文獻160余冊,還有部分老舍用過的文具和實物。
在老舍的筆下,該舊居叫做“多鼠齋”。老舍在《多鼠齋雜談》中寫道:“多鼠齋的老鼠并不見得比別家的更多,不過也不比別處的少就是了。前些天,柳條包內(nèi),棉袍之上,毛衣之下,又生了一窩!崩仙徇以幽默的口吻在書中提到,“多鼠齋”內(nèi)的老鼠成群結(jié)隊,不僅啃爛家具,偷吃食品,還經(jīng)常拖走書稿等物,一次家中棋子被老鼠偷走,日軍轟炸時,棋子竟然從房頂上掉了下來。
“多鼠齋”正門左側(cè)的一間屋子是老舍的書房兼臥室,老舍也曾在《多鼠齋雜談》中提到,該屋西墻開窗,夏天的墻壁簡直可以烤面包。然而,就是在這間屋子里,老舍完成了長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兩部《偷生》、《惶惑》,同時還創(chuàng)作出短篇小說《火車集》、《貧血集》,長篇小說《火葬》,雜文集《多鼠齋雜談》等大量文學(xué)作品。完
重慶簡稱渝,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東部,長江上游,全市面積8.2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面積最大、行政轄區(qū)最廣、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轄市。重慶轄區(qū)主要分布在長江沿線,以丘陵、低山為主,平均海拔為400米。重慶市區(qū)坐落在長江..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