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zhèn)峽陽位于南平市西北,西連順昌,北接建甌,是閩北商貿(mào)重鎮(zhèn)之一。境內(nèi)玉屏山、招科山環(huán)抱集鎮(zhèn),富屯溪穿境而過,取 兩山一水謂之峽,山南水北謂之陽而得名。據(jù)出土文物考證,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人在峽陽游牧、生息。周顯王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334年,越王族入閩后,峽陽就有人煙三百,鐵匠二十四爐之說,當時形成了金、郭、黃、謝、彭、湯六大姓。唐朝光啟年間,河南光州節(jié)度使王審知率光州百姓南下閩中避亂,后王審知為閩王,跟隨南下的百姓便散居八閩各地,這以后峽陽出現(xiàn)了新的六大姓應、駱、張、范、連、梁。從此,峽陽人在這里世代繁衍,遂成大邑,歷逾千載。
作為福建省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峽陽有眾多的名勝古跡,二十四景之一的溪中公園是您一進入峽陽境內(nèi),首先就會看到的。溪中公園位于峽陽大橋兩邊,西面公園內(nèi)的關岳廟,以前又叫莊武王廟,靈顯廟,門檐飛翹,雕龍彩鳳,氣勢恢宏。原來是為了紀念唐朝使節(jié)閻汝明而建的。靈顯廟建成后,歷經(jīng)幾次重修,198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當?shù)剞r(nóng)民自籌資金27萬元,再次對靈顯廟進行重修,同時為了紀念愛國名將,廟內(nèi)增塑了關公、岳飛像,改名關岳廟。這次重修,規(guī)模更大。以橋為界,西面是廟宇建筑,飛檐翹角,古色古香;東面是兒童樂園,園內(nèi)有涼亭石凳、滑梯轉(zhuǎn)椅、秋千木橋,構(gòu)筑精巧,成為人們游玩、休閑、健身的好場所,被稱為閩北第一農(nóng)民公園。
每年的正月十五,溪中公園內(nèi)菩薩出巡,鎮(zhèn)里的男女老幼都會涌上街頭,觀看踩街游行,鬧花燈。人們紛紛拿出自己最喜愛、最精致的花燈,一同慶賀元宵佳節(jié)。與鬧花燈同時進行的還有溪中公園內(nèi)的靈顯廟舉行的擺大碗活動。這一天夜里,靈顯廟里燈火輝煌,長長的供桌上,不僅有各色食品、供品,還有峽陽普通人家珍藏的古文物,比如古畫、古瓷器、古玉器、古雕塑,還有清朝誥命,南平市政協(xié)聯(lián)絡辦公室主任應祚熙介紹說,擺大碗活動中人們所看到的古文物中有的還是無價之寶,這些稀罕寶貝由專人看管,活動一結(jié)束,便難得一見了,這更增加了擺大碗活動的吸引力。
離開熱鬧的溪中公園,便是峽陽鎮(zhèn)街區(qū)了。記者在大街小巷轉(zhuǎn)了轉(zhuǎn),發(fā)現(xiàn)隨處可見高高的馬頭墻,原來馬頭墻內(nèi)的宅院便是閩北地區(qū)極富特色的民居建筑:峽陽土庫。
深深的居民房,步步高的三進廳,雕窗畫棟的美宅院。這就是峽陽土庫的特點。目前峽陽土庫約有二、三十個,這些土庫大多修建于明清兩代,距今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峽陽土庫除了四周圍墻,全是木質(zhì)材料的建筑,它的布局很象北京的四合院,但比四合院規(guī)模更大。土庫呈長形、正方形,面積從幾百到幾千平米不等。
土庫四周高高的馬頭墻,厚40多厘米,墻面由青色方磚砌成,墻心用青磚分格,格內(nèi)又用黃土夯實,俗稱斗墻,堅固耐用,而且冬暖夏涼,防盜防火。
正門進去是前廳,然后是天井,前廳與天井用屏風隔開。屏風又稱中門,遇有紅白喜事,則打開中門。天井東西兩邊是廂房,通過廂房前的走廊,步上臺階便是大廳了。再往后也按天井、廂房、大廳的布局或二進、三進。廚房設在后廳邊或不顯眼的地方。這樣外低內(nèi)高、呈階階梯層進式的布局,既顯得幽深,又給人以雄踞之感。
記者來到位于峽陽鎮(zhèn)德勝街的大圓土庫。這座修建于清嘉慶年間的土庫,占地4800多平方米,由于工程浩大,歷數(shù)十年才得以竣工,是峽陽現(xiàn)存土庫中規(guī)模最大的。大園土庫正廳前是一個大大的空坪,視野開闊,極為寬敞。坪中是磚砌的走道,走道兩邊置放魚缸,以及花草。在這座土庫右邊廂房的客廳,至今還懸掛著1926年福建省長薩鎮(zhèn)冰贈送的匾額。匾額金底黑字,上面寫著厚德延年四個遒勁大字。匾額左上邊題福建省長薩鎮(zhèn)冰為,右下邊落款是應虞典立及題匾時間等字樣。峽陽中學校長應積滿告訴記者,掛匾的這間房子主人叫應虞典,當時在福州做木材生意,70大壽時,他托一位在省政府做事的同鄉(xiāng)請薩省長寫了這塊匾。雖然歷經(jīng)七十幾年,可記者看到這塊匾仍十分鮮亮。
應積滿說,在峽陽古老的土庫里,類似這種名人官宦題贈的匾至今還保存不少。如文魁武魁宗風孫矩大德得壽等等。那么為什么土庫人家都愛掛匾呢?據(jù)《南平縣志》記載,當年朱熹傳學于南平就留下了不少墨寶。他還因避禍在峽陽李子坑授學,寫下鳶飛魚躍的匾。受這位名儒的影響,峽陽人重文尊儒,再加上清代中葉,峽陽社會穩(wěn)定,當?shù)厝丝糠N茶、經(jīng)營木材積累了一定資金,蓋起精美的土庫后,熱衷于在家中掛這些名人匾額,以耀門庭。
值得一提的是,峽陽土庫還非常注意藝術裝飾。從柱基到斗拱,從大梁到屋檐,以及門窗等,你會看到許多精美的雕刻: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花草蟲魚;披蓑帶笠的樵夫漁翁,還有龍鳳祥云等等。在峽陽鎮(zhèn)臨街的一座土庫,記者還看到了一些反映古戲文內(nèi)容的窗雕:諸葛亮的空城計、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過江招親……生動逼真。
在峽陽還有一些較為著名的土庫,如進士駱天閑的府弟--大衙,石坂坪,進士府等。作為一種獨特的民居建筑形式,這些土庫正越來越多地引起專家學者的關注。人們在為土庫建筑特色、雕刻藝術精嘆不已的同時,更對土庫人家的純樸、和睦相處印象深刻。一位78歲高齡的老人告訴記者,她在土庫里生活已經(jīng)60多年了,覺得這房子住著很舒服,有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情,相比外面的高樓大廈,她更喜歡土庫。
在古鎮(zhèn)峽陽,可以說二十四景處處生花,閩北聞名的千年古橋八字橋、千軍井、杜溪千年古樟……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而峽陽的各大祠堂更是不可不看。峽陽自唐代以來就形成了應、駱、范、張、連、梁六大姓,其人口占全鎮(zhèn)人口總數(shù)的74%。沿襲歷史傳統(tǒng),各姓都有祭祖朝拜、行使宗族權力的會集地--宗祠。歷經(jīng)千年風雨,如今現(xiàn)存的僅四家--應氏、張氏、范氏及駱氏。
在文化站黃少建站長的陪同下,記者來到范氏祠堂。范氏祠堂也叫高平堂,現(xiàn)存高平堂建于明景泰四年,也就是公元145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其間歷經(jīng)多次重修,古韻猶存。走入高平堂,只見殿宇雄偉,飛檐翹角,五斗三星拱頂?shù)耧椌,色彩奪目。墻壁上掛滿了范氏先人的畫像,這些畫像告訴人們,范氏家族出過不少名人。
范禮圣老人也算得上是本族的一位名人。因為十年動亂期間,他搶救了兩本范氏族譜。這兩本族譜修訂于清光緒四年也就是公元1878年,距今已有124年的歷史,1966年文革的時候,范禮圣老人把它藏在菜地里,使族譜免遭破壞。1992年經(jīng)南平市博物院歷史專家鑒定,這是南平一帶保存最全的古族譜。
面對著紙質(zhì)發(fā)黃、并有少許破損的族譜,老人的神態(tài)顯得十分莊重。他指著族譜里的古峽陽地圖,用極其濃重的方言向記者講述范氏家庭遷居峽陽后的情況,讓人頓生悠悠思古之情。
記者隨后來到張氏宗祠--百忍堂。峽陽中學校長應積滿向記者介紹了起張氏家族關于百忍的一個典故:在《南平縣志》里有一個記載,就是張氏張元洛這家人,當時在閩南當官,一天要審案,案子的被告是一個女的,由于這個女的平時潑,結(jié)果升堂的時候她就把口水吐在張元洛身上,張元洛都忍了,用手把臉上的痰擦了,然后坐下來再慢慢審,最后使她服理。
應校長說,由于張家世守百忍家訓,所以出了很多人才。祠堂門口門樓上的磚雕便是一門三進士,只見三個騎馬的人,前面是鳴鑼開道的,后面則是撐傘的,顯得栩栩如生。大門左右一副對聯(lián),世守百忍之訓,家垂兩銘之風。透過門縫,隱約可見堂內(nèi)綠草凄凄,紅柱畫棟。可惜掌管祠堂鑰匙的人最終沒能找到,記者只好帶著淡淡的遺憾離開古祠堂。
峽陽各姓氏祠堂在當?shù)氐纳鐣、?jīng)濟生活、文化生活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各祠堂除設立五榜: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樣榜、壽星榜。讓本氏族的學習成才典型、勤勞致富典型、遵老愛幼典型、開拓進取典型等榜上有名,以更好地教育后人。每年逢清明、白露、冬至,氏族成員還習慣于聚集在祠堂進行祭祖、成人教育等活動,如峽陽應氏祠堂每年都會結(jié)合祭掃活動,舉行對年滿16歲青年的成人節(jié)教育活動,向青年講述前賢的典型故事,要求青年學生牢記祖訓,不忘家鄉(xiāng)故里。
應氏家族是目前峽陽六大姓之首,歷代名人輩出。漢代有應(王旁加易字)等數(shù)人,以文章佳作著稱,名列當時建安七子之一;宋代,有應珍狀元,應環(huán)秀將軍,現(xiàn)在的應氏狀元祠便是當時為應珍狀元建的;到明清時代又有應伯真、應丹詔在朝為官;現(xiàn)如今應氏子弟分布在港、澳、臺及德國、意大利、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取得博士學位的就有20多人。
對于許多身在海外的應氏子弟來說,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都讓他們魂牽夢繞。在應氏祠堂,記者見到了一幅銅質(zhì)金匾--狀元祠。一問才知道,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館吳平先生專為峽陽應氏祠堂題寫的。一幅墨寶兩岸情,原來這是遠離故土多年的一位臺灣中將應植棠先生受鄉(xiāng)親之托,邀請好友吳平先生寫的。后來,應植棠先生又托人把吳平的墨寶帶回家鄉(xiāng)。南平工藝廠的職工聽說這件事以后,便選擇優(yōu)質(zhì)銅,以特殊工藝制成了金匾。南平市政協(xié)聯(lián)絡辦公室主任應祚熙告訴記者,應植棠先生一直非常關注家鄉(xiāng)的情況。他先后匯款2萬多元,資助應氏狀元祠老人活動中心、溪中公園、屏山書院等公益建設。2000年6月,臺灣影視明星應曉微的父親--應耀恭先生回峽陽祭祖時,應植棠先生興奮不已,猶如自己要返鄉(xiāng)一樣,很早就打電話告訴家鄉(xiāng)親友這一消息。耀恭先生回到臺灣,他又和耀恭先生促膝談心,了解所有關于家鄉(xiāng)峽陽的見聞,并深有感觸地說,故鄉(xiāng)充滿童年的氣息,自己的根在大陸,一旦三通,身體狀況又方便時,一定要回家鄉(xiāng)看看。
應祚熙曾接待過許多回家鄉(xiāng)探親的臺灣同胞,他說,當臺胞們看到家鄉(xiāng)發(fā)生的巨變后都十分激動,希望百年之后把骨灰送回家鄉(xiāng)峽陽。
南平風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閑度假理想之所。境內(nèi)北有中國大陸四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地之一的武夷山,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tài)景觀交相輝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蜚聲海內(nèi)外..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