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動物園的河馬館,河馬在頭上有暖氣、腳下有“熱炕”的生活區(qū)中舒適過冬。記者 王申 攝
毒蛇廳24℃,葉猴館15℃……從15日開始,北京動物園的飼養(yǎng)員多了一個工作,每天要填寫4次獸舍溫度統(tǒng)計表。
記者15日從北京動物園了解到,因產(chǎn)地不同,動物對寒冷的適應(yīng)能力也分“三六九等”,因此動物園要根據(jù)動物的不同需求進行分戶供熱。由于今年氣溫偏高,給動物“供暖”的時間也比往年晚了半個多月。
大多獸舍裝有暖氣
北京動物園飼養(yǎng)隊副隊長張耀華介紹,每年進入十月,動物園就開始了各項動物防寒保溫工作,500多種5500多只珍禽異獸因產(chǎn)地不同,動物對寒冷的適應(yīng)能力也分“三六九等”,除了品性耐寒的北極熊、牦牛等少數(shù)動物的獸舍是避風式的,其他大多數(shù)動物居住的獸舍都安裝有暖氣,動物園根據(jù)動物的不同需求進行分戶供熱。如河馬館溫度要控制在18-22℃,而毒蛇廳則要控制在24-26℃。
張耀華說,由于今年氣溫偏高,十月下旬才開始大面積給動物“供暖”,這個時間也比往年晚了半個多月。
室內(nèi)玩具打發(fā)無聊
冬天里,動物們呆在室內(nèi)的時間必然增多,會不會很無聊呢?張耀華表示,飼養(yǎng)員會想方設(shè)法讓動物們“動起來”,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有更多的玩具可以玩,幫助動物減少精神郁悶。例如,在獅虎山里放置木球、箱式木床等“訓練器材”;把食料放在不同的位置或道具中讓動物尋找等等。
藥補食補增強抗寒
記者了解到,飼養(yǎng)員還給這些動物進行了食補,在飼料中增加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從而提高它們的抗寒能力。為防止動物感冒,獸醫(yī)還在一些動物的獸舍里,不定期地噴熏過氧乙酸,讓動物喝板藍根、感冒清熱沖劑。如猩猩愛喝牛奶,板藍根就用牛奶沖調(diào);長臂猿愛吃橘子,感冒清熱沖劑就夾在橘子瓣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只動物發(fā)生感冒。
- 探秘
兩棲館 浴霸伺候不怕冷
動物園最怕冷的動物要算兩棲爬行動物了,每年最早享受暖氣的也是它們。
由于蛙、蛇類動物的體積較小,居住的房間也比較小,而且給它們供暖的時間遠遠長于其他的動物,“因此,它們都需要單獨供暖。”張耀華介紹,5個蛇箱里的150條竹葉青、眼鏡王、銀環(huán)、尖吻蝮等毒蛇由5臺“浴霸”和3臺暖風機“伺候”著。此外,在蜥蜴展箱內(nèi),也都配備了仿石板加熱器,內(nèi)有電熱絲。
張耀華表示,兩棲爬行動物大部分有冬眠的習性,由于動物園有展出需要,而且生活條件比較好,因此部分動物就不冬眠了。
河馬館 上岸能睡熱炕頭
與中小型動物相比,河馬、象、長頸鹿等大型動物因為體重較沉,它們過冬大多依賴“地炕”。
河馬在冬天更難伺候,因為它一天有3/4的時間是在水中度過的。長時間離水,它那厚3-5厘米的皮膚就會干裂出一道道口子,而且很難愈合。動物園除了在河馬館的里外墻體上都密集地掛裝暖氣片之外,還特別給河馬設(shè)計了一個“熱炕”,看上去,那是一塊比地面高出十幾厘米的平臺,其實,這個平臺底下埋有加熱管,把手伸進去觸摸,就能感覺到很暖和。河馬在岸上的時候一般都在“熱炕”上呆著。
- 鏈接
動物生活溫度參考值
鳴禽館 13-15℃
葉猴館 15-18℃
象房 18-20℃
河馬館 18-22℃
企鵝館 20-26℃
毒蛇廳 24-26℃
(在北京動物園生活的企鵝,是來自智利、秘魯一帶的洪氏環(huán)企鵝,屬于溫帶企鵝。)
今年10月20日至明年4月20日為西藏冬季旅游期。期間,當?shù)芈糜萎a(chǎn)品及相關(guān)服務(wù)價格比夏季下降約五成,以配合西藏冬季旅游促銷戰(zhàn)略... |
在一些還保留著古風的村落里,人們春耕秋收,面土背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與世無爭,既有著生生不息的活力... |
|||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圣節(jié)之夜”。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 |
當空前嚴重的金融危機持續(xù)升級,全球主要央行攜手施行了同步降息。美國、歐盟、英國、瑞士、加拿大和瑞典等央行宣布減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