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wǎng)消息(楚天都市報) (記者朱玲通訊員喻少柏)今天,省博物館迎來免費開放一周年。一年來,省博共接待觀眾130萬人次,是免費開放前年接待人數(shù)的6倍多。
省博游客量與三峽持平
有人一年來參觀8次
據(jù)省博物館館長王紅星介紹,免費一年來,省博游客人數(shù)與三峽大壩持平,觀眾滿意度超過90%。免費前后,觀眾流量變化明顯。以十一黃金周為例,去年接待2萬多名觀眾,今年接待4萬多人。
省博對觀眾的抽樣調(diào)查統(tǒng)計,免費開放之后,在門口免費領(lǐng)票的散客占全部游客的65%。79%的受調(diào)查者認為免費會吸引他們走進博物館,而且有30%的受調(diào)查者在免費開放后已經(jīng)多次參觀博物館,其中最多的一年間來了8次。“從哪里看起?”日前,張先生和朋友站在綜合樓二樓大廳上下環(huán)顧,左邊“九連墩”,右邊“曾侯乙”,樓上還有“鄖縣人”、“盤龍城”和“梁莊王”……一番打量之下,張先生決定還是先去看望舊友“曾侯乙”。
免費開放之前,尚未擴建的省博因場地局限,僅展出文物500余件,曇華林小學的老教師華惠娟說,“往年帶學生參觀,看來看去都是曾侯乙!泵赓M開放之后,11個基本陳列展出文物精品5000余件,其中有6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是首次走出庫房。一年來,博物館還陸續(xù)推出了12個臨時展覽。
如今在省博,市民攜家?guī)Э谇皝韰⒂^已是一道尋常風景。在綜合館四樓的《荊楚百年英杰》展廳,從洪山區(qū)魯巷趕來的李朝鋒,正在給岳母和姨媽講解1911年的武昌城區(qū)簡圖,“那時候武昌估計才現(xiàn)在的三分之一,我們住的魯巷那邊都是農(nóng)村!边@位在武漢居住工作多年的襄樊人,一個多月前剛來過省博,這次姨媽從新疆回來,他又帶老人來到這里。
順利度過不適應期
門口排隊秩序井然
昨天,來自河南信陽的安先生一家六口走進省博,流連在布置精巧的館藏陳列之間,注意到多達九種語言的展覽簡介,看到展廳里隨處可見的座椅和各種便民服務設(shè)施,連連發(fā)出贊嘆聲。
這一切并非一蹴而就。省博免費開放之初,曾出現(xiàn)一天涌來上萬人的“爆棚”現(xiàn)象,連副館長也親自到門口維持秩序。王紅星感觸地說:“從決定免費開放到正式實施,中間的時間表不到兩個月,配套設(shè)施要能夠跟上大量涌入的人流,只能不斷改進,就連垃圾筒,都由小換大,換過好幾次!
如今,博物館里的情形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門口排隊秩序井然;人們在展廳里自覺低聲交談;觀眾自覺提醒或制止用閃光燈拍照……
王紅星欣喜地說:“免費開放一年來,省博文明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文明人的局面逐步顯現(xiàn),這也是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目的之一!
從讓黃金周的寶島游遭遇意外波折的臺風“薔薇”,到如今華航班機的亂流急墜事件,內(nèi)地游客和臺灣的黃金... |
隨著十一黃金周的來臨,秋色也漸濃了。俗話說“一葉知秋”,又到了賞紅葉的時節(jié),周末不妨駕車出游,看層林浸染,領(lǐng)略秋的韻味... |
|||
在一個國家的文明體系中,博物館文化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緯。一個日益重視公眾文化權(quán)益的社會,其文化設(shè)施理應盡可能消除各種門檻... |
第二屆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暨運河名城專家論壇在江蘇揚州舉行,期間將舉辦嘉賓水上入城儀式、專家論壇等多項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