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阿爾加措營地→德莫措→4350埡口→日干措營地:德莫措,是我們此行遇到的第四個湖,位于4350埡口下不遠處,其湖面適中,湖水碧綠,兩岸高山聳立。
第三天,淅瀝瀝的雨半停半下,我朦朧地半睡半醒。天亮之后,雨停了,穿衣出帳篷。素有“天堂湖”美譽的阿爾加措呈現(xiàn)在眼前:清早的湖面平滑如鏡,湖面上有霧氣升騰,恰似天堂。
早飯時,我只簡單地吃了兩口方便面。很難想象,連續(xù)兩天的高強度徒步,基本沒有吃什么東西,竟然扛過來了!不過從狀態(tài)上來講,感覺比前兩天要好很多,高原反應(yīng)的癥狀明顯緩解,精神也漸漸旺盛起來。
第三天的目的地是上下日干措之間,要闖過一個4350埡口——即海拔4350米的埡口,這是我們此行中第一個較大的難關(guān)。在7月的年保玉則,到處都能看到美麗的花兒,尤其是那種成片鋪開的小黃花,極像金色的地毯。然而,花多水多,蚊子必然多。年保的蚊子,個兒大,攻擊力強,叮在手臂上,有時趕都趕不走。上下日干措之間的草地,是蚊蟲最厲害的地方。不過,眼睛若要上天堂,身體常常要下地獄。不經(jīng)歷常人所不能經(jīng)歷之苦,又豈能大飽眼福呢?
年保玉則有一種紅花,我稱之為“希望之花”,因為它像忠誠的向?qū),像紅色的精靈,始終指引著我們前進。最開始,我以為它是某個戶外組織栓在路邊的紅布條,仔細觀察后才知道,它是一種紅花。每當我們失去方向或走得無聊枯燥的時候,它都會出現(xiàn)在關(guān)鍵的轉(zhuǎn)彎位置上,或者出現(xiàn)在讓人迷茫的綠色海洋里。那一抹紅,始終提神醒腦,催人前進。
德莫措,是我們此行遇到的第四個湖,位于4350埡口下不遠處,其湖面適中,湖水碧綠,兩岸高山聳立。如果要翻越4350埡口,那么德莫措就是極佳的營地。
4 翻越4350埡口的挑戰(zhàn):我們花了整整3個小時才爬到埡口,心想此后便是一路下降,可以稍微松一口氣。可是沒料到,站在埡口遠望的一剎那,大家都傻了眼……
要翻越4350埡口,對于長期生活在平均海拔50米地區(qū)的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從德莫措開始上升,天空又開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下雨導致山路又濕又滑,鞋子一直泡在爛泥里,稍不小心就會滑倒,滿身是泥。我們花了整整3個小時才爬到埡口,晃晃悠悠到了最高處,心想此后便是一路下降,可以稍微松一口氣。可是沒料到,站在埡口遠望的一剎那,大家都傻了眼。
原來從4350埡口往日干措這個方向,下面是深谷,起碼要走3個小時才能下到谷底。最要命的是,我們根本沒有找到下行的線路,難道這是條絕路?休息片刻后,大家開始尋找下行的線路。埡口周邊基本上是高高的絕壁,若是掉下去,絕無生還的可能。眾人正在著急之時,又不見了隊友漠北的蹤影,喊了半天,也沒有回音。想起剛剛探路時看到的萬丈谷底,便開始亂想……正在眾人渾身冒冷汗之際,下面卻傳來了漠北的聲音:“從這里下來,這里有路。”我們順著聲音的方向向下望,發(fā)現(xiàn)了他——原來,他在一塊很不起眼的大石頭后面發(fā)現(xiàn)了下山的路,就先行下去了。
虛驚一場后,大家開始往谷底下撤。這是一個艱苦、漫長、考驗耐心的過程。從埡口到谷底,足足下行了3個小時。大家一邊找能走的路,一邊不停地保持平衡,以免摔倒。天空在下雨,整個隊伍在飽受煎熬。終于下到谷底后,卻是一片片濕地,上面雜草叢生,一腳踩下去,水就會漫過腳面甚至腳脖子。
這里也是我們在泥淖中徒步的開始——直到最后一天從年保玉則出來,基本上都是在爛泥里行走。晚上8點左右,離年保神山天黑還有一個小時,我們終于到達了當日的營地:位于上下日干措之間的一塊空地?杀氖,這個地方蚊子特別多……
雨一直下,似乎有塊雨云始終跟著我們,與我們形影不離。地面積水漸深,我的帳篷開始滲水,每隔5分鐘,我都要用一塊毛巾吸一次從防潮墊下面滲進來的水,再把手伸到帳外將毛巾擰干,反反復復幾十次,直到累得再不想動,躺在防潮墊上,不知何時就睡著了。等再次睜眼時,雨貌似停了,外面一片漆黑。看了看手表:凌晨4點。
這里曾是狼煙四起的兵家必爭之地,正是戰(zhàn)爭卻把不同的文化帶到了這里,漢、藏、回等各族文化、甚至阿拉伯文明都在這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蒼茫與雄渾的青海,也許會讓人覺得有些單調(diào),有些無措,但它體現(xiàn)的卻是一種..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