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人家 掃船蒸糕迎新春
春節(jié),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幸福、團圓、溫馨、喜慶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掃屋、辦年貨、包裹蒸、炸油角、制糕點、貼揮春……雖然還有幾天才到春節(jié),但肇慶已處處充滿濃濃的年味,家家戶戶忙碌籌辦過年,滿城盡是喜慶氣氛。
端州城南二塔社區(qū)住著很多疍民。記者臘月廿五來到這里時,不少人正忙于節(jié)前大掃除。
“陸上人家是掃屋,我們則是‘掃船’!”今年80歲的彭婆婆是位疍民,她回憶,以前還住船上的時候,每年歲末,疍民都要對自己的船艇進行一次徹底的衛(wèi)生打掃,將家具、器皿搬到河邊洗刷、晾曬。移居陸上后,這一習俗依然保留,雖然有些人家只剩下小艇,但仍會在年前里里外外清洗一遍!疤魝吉日就掃船,這樣才能掃除晦氣,祈求吉瑞!”
與陸上人家一樣,疍民掃船完畢后也會“新桃換舊符”。彭婆婆告訴記者,以前每逢過年,疍民都要用心把船艇妝扮一番,船頭船尾張貼春聯(lián),祈求來年合家吉慶平安。“因為要出船,我們都喜歡在船頭貼上‘一帆風順’。船艙內(nèi)則看各人喜好,貼‘萬事順意’和‘老少平安’之類。此外,還會在船舷兩側(cè)插上系著紅線的樹枝以避兇驅(qū)邪,大的船艙也會擺上年桔年花,更添喜慶!背擞写蟠寞D民,移居陸上的人如今多把春聯(lián)紅幅同樣“移貼”到房屋,在小艇則系上一些紅紙紅線等吉祥掛件,祈求吉利平安。
水上人家過年最特別的習俗是蒸千層糕,千層糕就是疍家糕,是水上人家逢喜慶節(jié)日所制作的食品,討“萬事如意年年高”的彩頭,寄寓著水上人家“積德、積福、積財”的祈盼。
舊城街巷 煙籠紫陌裹蒸飄香
“除夕濃煙籠紫陌,家家塵甑裹蒸香!鼻宕娙送跏康潯抖酥菁磁d》里的這句詩,就是肇慶春節(jié)前處處裹蒸飄香的最好寫照。這樣的景象,如今在端州城區(qū)的街巷仍能看到。
臘月廿五開始,肇慶許多人家就開始淘洗糯米、綠豆,洗冬葉,炮制“五花腩”豬肉等餡料。舊城區(qū)的街頭巷尾,屋前房檐下,人們在空地砌筑爐灶,放上特制的大筒鍋,燃起熊熊旺火,旁邊燒著一鍋開水,以方便邊煮邊加沸水! “⒅蠊粢患胰似錁啡谌,婦女們圍坐在一起包裹蒸,男的則負責后期看火,偶爾添添柴、加加水、弄弄火,小孩坐在身邊盼望著裹蒸起鍋,歡聲笑語隨著香氣在大街小巷漫溢開來。裹蒸煮好后,解開冬葉,冬葉清香、糯米混著肉香飄散,蕩漾起一屋子的幸福歡快。
杜輝老家在睦崗,盡管已搬到市區(qū)居住,但他每年春節(jié)前都會回老家和親戚們一起包裹蒸。他告訴記者,“不包裹蒸不像過年!”
年宵食品 糕點糖果寄祝福
在小孩子的印象中,過年時好吃的特別多。的確,每逢過年,各地都有特色年宵食品。在肇慶,山區(qū)流行炸碌堆、油糍、油角、糖環(huán)。
“白糍”是廣寧過年特有的糕點。人們制作時選用純凈白米,浸泡后蒸熟舂爛,涂抹生油、蜂蜜作圓餅狀的白糍。做好的白糍晾干后,用清水浸泡,加點食鹽,避免油膩,每隔三五天換水一次,可保存兩三月之久,也可存放冰箱內(nèi)。年晚期間,男女老少齊動手,“咚咚”的碓臼聲此起彼伏。白糍吃法多樣,可煎可蒸可煮,咸甜隨人所好。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都把它作為早點,品嘗“年味”。
在鼎湖,人們喜歡制作碌堆。當?shù)厝私榻B,新年走親戚拜年,一塊塊薄薄的碌堆疊起來,用紅繩拴住并系上紅封包,取“福祿滿堆”之意,便寄寓了人們濃濃的祝福。
(來源:新浪博友同齡人)
先后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中國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和中國投資環(huán)境百佳城市等稱號,有“中國硯都&rdq..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