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震區(qū)文化遺產(chǎn)
系列報道(7)
編者按: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在深切緬懷遇難同胞的同時,我們也將關(guān)切的目光對準了那些曾經(jīng)受損的名勝古跡。為此本報特派記者前往四川震區(qū),以期更真實、更直觀地了解各項文化遺產(chǎn)恢復與保護的現(xiàn)狀。
走到白塔邊上,工人們正在雕琢“功德碑”,旁邊小廟只有一個和尚,天井不大,有人在喝茶、擺龍門陣。管理員王女士得知我是從北京來看白塔的,說什么也要把兩元的門票還給我。
不是閬中人,也許無法理解這座建于明代的白塔對當?shù)氐囊饬x:白塔巧借崢嶸突兀的山勢屹立在嘉陵江對岸、東山之巔,是閬中的標志性建筑。而用當?shù)厝说脑捳f,它是閬中的“風水塔”,逢年過節(jié),人們都會到塔上去拜菩薩、求平安。
在“5·12”地震中,這座古塔沒能逃過一劫:塔體發(fā)生粉碎性垮塌,7層以上轟然倒地。地震導致白塔“腰折”的消息,經(jīng)過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人民網(wǎng)等媒體的報道,引起了全國性的關(guān)注。
王女士說:“聽說塔倒了,很多在外地謀生的老鄉(xiāng)都哭了,我妹妹在北京雖然生意不是很好做,但馬上匯了500元,要我們把錢捐給修復工程!
來自全國各地的捐款如雪片般飛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場全國性的捐款達到100多萬,其中僅北京的老鄉(xiāng)就聚資67萬元。所以現(xiàn)在當?shù)厝擞止馨姿小罢胸斔保骸耙驗樗粌H全國給我們捐款,又給我們帶來了國家和省里專門撥的賑災資金!
重建工作從去年10月開始,投資600萬元。由于古建修復需要遵循“形式、結(jié)構(gòu)、材料、工藝完全照舊”的原則,因此古法砌墻的糯米石灰漿“重現(xiàn)江湖”:工人們將糯米打成粉末,熬制成糯米漿調(diào)和石灰。整個工程消耗了700多公斤糯米、40噸生石灰。為了真實還原古塔的明代舊貌,工程人員專門遠赴陜西,采購回2萬多塊仿古磚和600多公斤麻刀(麻筋)。
今年3月,明代白塔全面完成修繕,并通過了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的驗收。新華社當時報道說,恢復白塔成為閬中古城災后重建的“一號工程”,也是“5·12”大地震后四川首例竣工的文物恢復工程項目。
■回顧
一座明代的白塔,沒有都江堰的宏偉,也沒有二王廟的珍貴,但地震后發(fā)自全國的捐款,卻足以令人震撼。我們也許無法完全理解閬中人對它的感情,卻可以體會到白塔再次“站起來”的意義:地震可以讓房屋倒塌,可以讓橋梁塌陷,卻無法震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信心。重新屹立在閬中城東的白塔不僅是震后首個修復竣工的古建筑,也將成為災區(qū)民眾重建家園的精神地標。
(來源:北京青年報)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