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屋面、小青瓦、穿斗榫、白照壁、木門窗”這是黔北民居的主要特征,也是遵義紀念館的風格。遵義紀念館的修繕,需要更換已經(jīng)破損的小青瓦,防漏雨。今年5月,記者前往紀念館采訪時,在跨院里看見,工人師傅正在對從屋頂撤下來的瓦片進行挑選、除泥、除霉、清洗。據(jù)介紹,該工作的目的,就是挑選還能用的小青瓦,保持紀念館的原貌。
撤瓦、洗瓦、擦瓦、選瓦、晾干,經(jīng)過這些程序后,才能進行屋面瓦片的安裝鋪設工作。
“找小青瓦,太難了!辟囎咳f,他走遍了貴州的所有地方,后來,在畢節(jié)找到了能用在紀念館屋頂?shù)耐咂。而瓦片的用量需求很大,共計需?2萬片,用于紀念館街面房、跨院、主樓等。
他解釋說,從紀念館屋頂撤下來的小青瓦,有18種,規(guī)模尺寸各不相同,這表明,當初修繕時,對小青瓦并沒有統(tǒng)一規(guī)格,這也是屋面漏雨的原因之一,F(xiàn)在,修繕項目部統(tǒng)一了規(guī)格,保持當初維修時的規(guī)格,用的是厚度1.5厘米、長18厘米、寬12厘米的小青瓦。
為什么要用舊瓦片?賴卓泉介紹說,曾有人送來新瓦,他們不敢用。因為送來的小青瓦厚度、密度達不到要求,這些機制瓦價格雖然便宜,每片3角5分,但易起粉、霉壞,且使用年限僅為5—10年。
從畢節(jié)采取來的舊瓦,價格高達每片7角,但厚度達到了1.5厘米,且是手工瓦。更為重要的是,用新瓦,改變了文物原狀。用舊瓦,則保持了紀念館的原汁原味。
在遵義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橋)東側,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個建筑分主樓、跨院兩個部分。主樓為中西合璧,臨街有八間鋪面房,當年為房主經(jīng)營醬菜及顏料紙張。鋪面居中有一小牌..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