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正文
踏上古橋,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立即呈現(xiàn)。
溪下,一條鵝卵石小道沿著溪鋪過去,靜默中盡顯蒼茫。溪中,當?shù)匾环N長得有幾分像鳥的鴨子在戲水,村人說村中人人小時候的夏天都是在溪中度過的,抓蝦、摸魚、撿石子,自在似神仙。
踩著鵝卵石小道,沿著長教溪往村里走,兩側(cè)是依勢而建的民居,或是橙黃挺拔的土樓,或是威嚴聳立的高墻,或是親切可近的土屋,或是滄桑感十足的古戲臺,個個與青山和溪水自成一幅美景。即便是土黃色的殘垣斷壁,墻上站著精神抖擻的公雞,墻下窩著悠閑慵懶的小狗,隨意開放的花朵鋪滿墻角,也不失為一幅農(nóng)家美景。
40多座土樓巍然而立
沿著長教溪進村,映入眼簾的除了各式民居、田園風(fēng)光,還有滿眼的土樓,溪岸旁、田野上,青山下,隨處可見。
據(jù)統(tǒng)計,盈盈山水間,有多達40多座土樓,更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貴樓和懷遠樓。站在官洋村,一邊是璞山村的和貴樓,一邊是坎下村的懷遠樓。
酷似城堡的和貴樓是座方形土樓,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坐西朝東,占地1947.3平方米,高5層,每層有28間總共140間。和貴樓有兩奇觀。一是井。院內(nèi)兩邊各有一口水井,左邊的一口,井水清澈甘甜,可飲用,可右邊的一口,井水渾濁不清,僅能做洗刷之用,被人稱作“陰陽井”。和貴樓的第一奇觀是和貴樓竟建于沼澤之上。和貴樓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樓”,它運用懸浮原理,以220根大松木為介質(zhì),采用樁基、筏基綜合運用技術(shù),在3000平方米的沼澤地上建起了五層高的方形土樓,整座土樓宛若陸上“諾亞方舟”,雖歷經(jīng)200多年仍堅固沉穩(wěn),巍然屹立。
和貴樓是簡氏家族的住宅,至今仍有人居住。土樓里的老阿婆帶著小孫子在曬太陽,她說:“不要看這樓這么大,每一間都有人住的,只不過現(xiàn)在都在外工作,春節(jié)時整樓的人。”
平日里,和貴樓一邊住人,一邊供人游覽,遇到客多或貴客,樓里的老人會唱民謠。記者是跟詩人芒克、多多和食指等人同去的,跟著沾光,聽了半個多小時的當?shù)孛裰{。在質(zhì)樸的土樓里聽民謠,仿佛歌聲能飛到屋角,能在屋里的各個角度回蕩。
與和貴樓相距僅一公里的是一座建筑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huán)圓土樓懷遠樓,位于坎下村,也是簡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層,每層34間,共136間。懷遠樓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內(nèi)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斯是室”!八故鞘摇睘榫尚銡狻八募苋g”上下堂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室內(nèi)雕梁畫棟,古樸天然,對聯(lián)橫匾,書卷氣濃。堂上懸掛的橫匾刻著蒼勁有力的行楷“斯是室”三個大字,兩邊柱子上有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斯堂詎為游觀計敦書開耳目”,下聯(lián)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課兒孫”。在上廳,又有對聯(lián)“書為天下善是人間富貴根”、“世間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謀讀與耕”。在外門樓,也有一副對聯(lián)“讀書教子紹謀遠,禮讓傳家衍慶長”,橫批是“詩禮堂”。
在潺潺的溪流邊,在幽幽的古道旁,有一座被稱為“黃鶴樓”的廣居樓,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為箭樓狀封閉式土木結(jié)構(gòu)的土樓,高三層,每層中間一大廳堂,兩廂各有兩個房間與廳堂對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