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清晨的巴德岡,古城彌漫著薄霧,神廟外到處轉(zhuǎn)悠的只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古城的沿街商鋪都是大門緊閉,擁有七萬多人的巴德岡,本地人們卻難見蹤影,當(dāng)?shù)氐娜藗儾]有像其他旅游城市那樣急于勞作。剛到尼泊爾,我跟很多人一樣認為尼泊爾人比較懶惰,因為到了下午四點多鐘,當(dāng)?shù)氐暮芏喾⻊?wù)行業(yè)都打烊了,早上也是很晚才開門營業(yè),他們并不像中國人習(xí)慣的那樣辛苦勞碌。
但是,當(dāng)我在這里呆的時間長了,也慢慢習(xí)慣了這種慢節(jié)奏的生活,完全能理解當(dāng)?shù)厝说哪欠N悠閑地生活方式。在巴德岡曬著太陽到處閑逛、拍照,累了喝喝茶喝咖啡,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發(fā)呆,看著匆匆忙忙拍照走人的跟團游客,才讓人覺得我們這才是一種旅行。
空曠的杜巴廣場讓人感受到一種恬靜的氛圍,讓步伐匆匆的游客放慢了自己的腳步。每一次旅行,人們都想在有限的時間里,游覽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景色,于是不停地從一個景點趕往另一個景點,以至于忘掉旅行的真正意義。坐在古寺廟里的尼亞塔波拉餐廳的樓上,喝著咖啡,俯瞰著古城街道與建筑,品味著巴德岡的古老的文化和古樸韻味。
在這里,你只需要買一份咖啡或者茶點,可以一直坐在這里發(fā)呆,店家不會暗示你該走了,也完全不用擔(dān)心服務(wù)員會給你臉色。尼亞塔波拉餐廳的光線很好,坐在圍欄邊上,能沐浴著冬天暖暖的陽光,這里沒有富貴與貧賤,沒有國界與種族,內(nèi)心享受到了一份久違的寧靜。
距尼亞塔波拉神廟不遠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的陶器鋪,這就是著名的巴德岡陶器市場,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沿街的小店鋪門口擺著、掛著各式的陶器,小院落里就是陶器作坊,院落中一地的陶制罐子等器皿。即使到了現(xiàn)代社會,人們似乎絲毫未受到影響,仍然我行我素,用手工制作陶土的生活器皿,專注于一手一點地和泥、造型、燒制……,上千年的制陶工藝在這里得以延續(xù)。
我喜歡搜集魚造型的東西,于是花了人民幣五塊錢買了一個陶制的魚形燈,紅泥土制作成的陶燈,外滿刷上一層黑漆,十分可愛。雖然這些陶器都很廉價,可是,它傾注了匠人的點滴心血,古香古色的陶器讓人回味無窮。這些手工制作的陶器沒有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工藝品那么精致,不過手工的粗糙卻別有一番韻味,漫步在陶器廣場的小巷,仿佛從尼亞塔波拉廟的千年的仙界回到古老的凡間。
太陽出來之后,薄霧慢慢褪去,街上的人群才多了起來。一些老人拿著祭祀的貢品和鮮花來到寺廟,擺放在神像之前,用朱砂混合著貢品,在神像頭部抹上一點朱紅,然后再自己的額頭雙眼之間點上一點“迪嘎”,象征著人與神靈的溝通,簡單的儀式之后,人們才開始吃早餐。
雖然當(dāng)?shù)厝说闹魇诚矚g吃咖喱飯,不過巴德岡早餐的小吃也非常的豐富,除了沿街擺賣的那一大盆裝的酸奶,還有很多甜點。在一個小巷子里的小餐館,很多當(dāng)?shù)厝硕荚谶@里吃早餐,于是我也擠了進去。老板和一個伙計不懂英文,我連比帶畫,要了一碗酸奶,吃了很多不知名的圓圓的甜點,和油炸的面食小點,最后買單只花了兩錢幾毛錢。
最有趣的是,當(dāng)?shù)厝司谷灰蚕矚g吃中國的食物,有一種叫做饃饃(momo),剛開始我還以為是中國的饅頭,中午時分,五塊錢買了一碗,才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回事,當(dāng)?shù)氐酿x饃做得像中國的小包子,卻像餃子一樣下在湯里吃,湯是西紅柿、豆子、辣椒和香料煮的,酸酸辣辣的味道完全是尼泊爾風(fēng)格。沿街的小攤上,都賣著小豆子、花生,還有油炸的小吃,用報紙一包就開賣了。
街邊有一家類似咖啡店的小店,吸引了我的注意,店主不會說英文,即使會說,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說那些我從未見過的食物。不過很簡單,我進去指著實物,一樣買了一個,竟然買了一大堆不知名的奶油小點心,味道還真不錯。在巴德岡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種炒面,當(dāng)?shù)厝艘步凶鯟haomian,不知道是不也是中國傳過去的改良食物,本來想嘗嘗到底是什么,可惜肚子再也裝不下了,只能望面興嘆。
其實,中國對現(xiàn)在的巴德岡影響是巨大的,不僅僅只是體現(xiàn)在飲食上。巴德岡滿街都是中國游客,給當(dāng)?shù)厝藥砹藷o限的商機,他們對中國人也十分友好,見了我們都會友善地喊聲Chinese!
文章來源:老湖新浪博客
【新浪旅游聲明】本文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