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
先說包子。包子全國都有,有大有小,有葷有素,揚州的灌湯包子,南方的小籠包子,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還有我們河南的“開封第一樓”小籠包子,都是天下有名的包子。這些包子雖然叫法不同,味道迥異,但都是上籠蒸制的。
許昌的包子嚴格地講叫水煎包子,是一種別有風味的地方小吃。
許昌的水煎包是一種地域性很強的小吃,大都無名無號,難以登大雅之堂。大飯館里有一道生煎包子,是一道南方面點,和水煎包子不一回事。若問許昌哪一家的包子好吃,老許昌們只能用某某街老X家的包子好吃地道,給別人介紹。
水煎包子的餡兒很簡單,無非是蘿卜、粉條、羊肉。羊肉很少,準確地說應當是肉末,滿滿的一大盤餡,上面只有一層羊肉,鮮紅鮮紅的。大師傅包包子的速度極快,只聽見他把案板敲得“邦邦”響,一只只包子便如蝴蝶從手中飛出。做水煎包子的鍋是一種平底鍋,先撒上油,然后把包子排齊,蓋上鍋蓋,大火煎之,中間用水澆幾下,也就三五分鐘的樣子,一鍋香噴噴、油汪汪、焦黃焦黃的水煎包就出鍋了。
一盤包子,一碗胡辣湯就是一份不錯的早餐。
這種水煎包子在家也可以制作。在平底不粘鍋上倒上油,擺好包子或餃子,用火煎之,俄而,再用油、雞蛋清、面粉拌成的稀糊澆在包子上,片刻即熟,然后反扣裝盤,味道也不差。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春秋大劇院對面的順河沿兒,沿街有好幾家賣水煎包子的。那時的水煎包子煎熟后似乎是用荷葉包的。荷葉的清香與水煎包子的濃香交融在一起,那味道你自己咀嚼吧。
油饃
和水煎包子一樣,油饃也是一種地方小吃,有賣胡辣湯的地方,一般都有賣包子油饃的。
油饃有兩種,一種是把面和好,搟成餅狀撒上油、蔥花,再揉成面團,搟成餅狀,放到平底鍋或鏊子上翻制。這種油饃,香,有嚼頭,有勁道。
另一種油饃是用油炸的。做法更簡單,先和一塊面,搟成餅狀,用刀切成條狀,放進油鍋去炸,待炸成金黃色時,撈出即可食用。炸油饃關鍵在火候,好的炸油饃又香又焦又酥。炸油饃似乎還有當點心的功能,我當知青時,常見村里人拎一小捆炸油饃走親戚。一直到現(xiàn)在,有些老派家庭,在過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時還炸油饃換口味。
炸油饃吃法很簡單,可當點心,也可和胡辣湯一起當早餐。我見過一種吃法很別致。1974年,我在許昌一高上高一,先到校辦農(nóng)場學農(nóng),老師叫我洗菜幫廚,常見大師傅給場長做小灶,同學們很是羨慕。有一天,趁場長不在家,大師傅給同學們也做了一碗,一看,原來是用炸油饃燴成的大鍋菜。還有一種吃法,是用烙饃把炸油饃卷一卷吃,也很有味道,F(xiàn)在想來,這也是物質(zhì)匱乏時代無可奈何的一種吃法。
胡辣湯
胡辣湯是最能代表許昌風味的地方小吃,但似乎沒有周口逍遙鎮(zhèn)的胡辣湯有名。逍遙鎮(zhèn)胡辣湯已成為品牌,現(xiàn)在已按市場化運作,規(guī)模經(jīng)營,名聲在外。論味道,論內(nèi)容,許昌胡辣湯一點兒也不比逍遙鎮(zhèn)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昌的胡辣湯關鍵是用料精細,有地方特色,你想,用高湯、羊肉、海帶絲、粉條、面筋熬制的湯能不鮮美嗎?
許昌的胡辣湯有名的很多家,春秋廣場、解放路、中心醫(yī)院、建安路與文峰路交叉口等地的胡辣湯最為有名。每天早上,這些小店門口,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人們或蹲或站,端著胡辣湯,拿著包子、油饃,那氣氛真叫熱鬧。
如果你前一天喝多了酒,早上你就喝兩碗胡辣湯,再多放點醋,喝得滿頭大汗,有解酒功能。
胡辣湯其實很好做,有興趣的朋友在家也不妨一試,在商場買一袋胡辣湯料,用火將高湯燒開,放入羊肉片、粉條、海帶絲煮片刻,然后用湯料拌成糊狀,倒入鍋內(nèi)即可。
胡辣湯是標準的地攤小吃,平民小吃,一換地方,就不是那個味兒。許昌曾有家酒店引進胡辣湯,但在金碧輝煌的酒店里,怎么也喝不出胡辣湯的味道。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jù)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