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是流行于甘肅省臨夏、甘南、岷縣等地的獨具風(fēng)格的民歌,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動聽的特色!盎▋骸弊钤缡瞧鹪从诟、寧、青一帶少數(shù)民族的情歌。早在清乾隆時代就負有盛名。清代臨洮詩人吳鎮(zhèn)曾有“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fēng)流”的贊語!盎▋骸庇捎诹餍械貐^(qū)的不同,被分為臨夏“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大派,兩派又根據(jù)其結(jié)構(gòu)、格調(diào)、唱法的不同分為諸多分支。
臨夏花兒。主要流傳于甘肅河州(今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一帶。它是花兒兩大派系中流傳范圍最廣、影響最大、音像出版物最多的一派,極受漢、回、東鄉(xiāng)、土、撒拉、保安、藏、裕固等八個民族廣大群眾的喜愛。
在甘肅,不論是草原上的牧民、田野里的婦女,或是河里的筏工、行路的腳戶哥,都會信口漫上幾首心上的花兒。 和洮泯花兒的歌手們一樣,每年在夏、秋收割之前,自發(fā)地舉行盛大的民間花兒歌手賽歌大會,時間有長有短。如甘肅省蓮花山等地花兒盛會比較有名,不僅本地的歌手參加,臨近省縣的花兒唱家也打擂獻歌。
臨夏花兒的特點是曲調(diào)豐富,以抒情見長,文詞優(yōu)美、樸實、生動、形象,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行段分為四句、六句兩種。演唱也比較自由,并且以獨唱為主,也有對唱和聯(lián)唱。其曲調(diào)悠揚、高亢、奔放。 其中的曲譜(民間稱為“令兒”)有百種之多,廣為流傳也不下四十余種。比如“河州令”、“尕馬令”、“腳戶令”、“大眼睛令”、“倉啷啷令”、“尕阿姐令”、“撒拉令”、“保安令”等,在流傳地區(qū)的家喻戶曉的。
洮泯花兒是“蓮花山花兒”和“岷縣花兒”的總稱。
它是西北花兒的兩大流派之一(另一派就是河湟花兒),主要在漢族群眾中漫唱。廣泛流行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康樂、和政縣;定西地區(qū)的臨洮、渭源縣;武都地區(qū)的岷縣(岷州)、武都、宕昌、文縣;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臨潭(洮州)、卓尼、舟曲縣等地。
根據(jù)音調(diào)、唱詞、演唱風(fēng)格,又把洮泯花兒分為“南路花兒”和“北路花兒”。 其中“南路花兒”以岷縣二郎山花兒會為中心,“北路花兒”以康樂縣蓮花山花兒會為中心。
洮泯花兒被當(dāng)?shù)厝罕姺Q為“草文章”,分為“本子花兒”和“散花兒”。所謂“本子花兒”,指成本成套的演唱,有歷史人物故事和 民間傳說,諸如《三國演義》、《西游記》、《白蛇傳》、《梁山泊與祝英臺》等;“散花兒”則多為歌者觸景生情、即興創(chuàng)作的短歌,唱詞的字?jǐn)?shù)、行段都很自由,一般都押韻。有的一韻到底,稱為“單套”;凡一首中押兩個或三個韻腳的稱為“雙套”。
洮泯花兒按照演唱形式,分為“開頭歌”、“問答歌”、“對唱歌”、“聯(lián)唱歌”、“生活歌”、“短歌”和“長篇敘事歌”。
總之,洮泯花兒格式多樣、結(jié)構(gòu)自由、演唱靈活,深受當(dāng)?shù)厝罕姷南矏邸?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fēng)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jù)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