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娛樂 > 北京 > 正文
1. 秋游潭柘山禮祖塔
(明)釋道衍
早悟人生如寄爾,不計流行與坎止。
只緣山水窟中人,此心未肯負(fù)山水。
策蹇看山朝出城,葛衣已怯秋風(fēng)清。
白云橫谷微有影,黃葉墮澗寒無聲。
乍登峻嶺寧知倦,古寺重經(jīng)心戀戀。
潭龍蜇水逾千丈,空鳥去天才一線。
老禪寂滅何處尋,孤塔如鶴 喬林。
巖巒嶂開豁耳目,嵐霧翠滴濡衣襟。
燕山如此越物表,下視群峰一拳小。
何時乞地息余年,不學(xué)鳥巢居木杪。
(《帝京景物略》)
2. 龍泉寺
(明)李言恭
徒倚曲欄桿,山間路幾肋。
空堂垂薛荔,古樹長旃檀。
云氣沾衣濕,泉聲帶雨寒。
風(fēng)塵歸騎促,惆悵下蒲團。
(《宛署雜記》)
3. 妙嚴(yán)公主拜磚贊
(明)釋真可
頂禮道人雙足跡,身毛不覺忽俱樹。
無始懈怠習(xí)頓除,覺天云迸精進(jìn)日。
我想斯人初未逝,朝暮殷勤禮大士。
心注圣容口稱名,形骸屈伸安可計。
積日成月月成時,積時成歲歲成劫。
如是積漸難盡言,水滴石穿心力至。
辟如千里如初步,又如合抱生毫末。
以踵磨磚磚漸易,磚易精進(jìn)猶未止。
磚穿大地承足底,地穿有時人不見。
我獨了了無所疑,因之耿耿生悲泣。
愿我從今頂禮后,精進(jìn)為足踐覺地。
境緣順逆湯潑雷,又如利刀破新竹。
迎刃而解觸熱消,在在處處常自在。
又愿見聞此跡者,剎那懈怠皆冰釋。
(《帝京景物略》)
4. 護(hù)駕游潭柘
(清)高士奇
老幼村村望蓽門,太平雞犬足饔餮。
喜瞻鸞飾威容盛,山果盈籃獻(xiàn)至尊。
5. 為震寰和尚題照
(清)康熙
法像儼然參涅 ,皆因大夢住山間。
若非明錦當(dāng)合法,笑指真圓并戒壇。
6. 潭柘寺
(清)雍正
省耕郊外鳥聲歡,敬從祗林擁入鸞。
法苑風(fēng)飄花作雨,香溪水激石鳴喘。
含桃密綴紅珠時,嫩籜新抽碧玉竿。
勝地從容駐清華,慈云鎮(zhèn)日護(hù)巖巒
(《畿輔通志》)
7. 猗亭小詩
(清)乾隆
掃徑猗猗有綠筠,頻伽鳥語說經(jīng)頻。
引流何必浮觴效,豈是蘭亭修歧人。
(《日下舊聞考》)
8. 初游潭柘岫云寺作
(清)嘉慶
西山古潭柘,今日徑初由。
問景層層妙,入門步步幽。
春輝在峰頂,老樹倚階頭。
禮佛參心性,聽泉泯去留。
璇題標(biāo)上界,神物護(hù)深秋。
花雨諸天凈,圓光萬象周。
一宵亦舊業(yè),中道勉前修。
汲汲離佳境,隨云出岫游。
(《畿輔通志》)
9. 詠潭柘寺遼樹詩
(清)孫雄
潭柘寺前帝王樹,至今車蓋尚童童。
千年王氣消沉盡,香火空繁三月中。
(《燕京風(fēng)時雜詠》)
10. 潭柘寺
(清)黃釗
柘枯潭涸記唐年,龍性難馴卻喜禪。
自是善男兼信女,果然舍宅便升天。
11. 雀兒庵
樊彬
大定文明世,偏能武事諳。
金丸夸百中,猶記雀兒庵。
(《燕都雜詠》)
12. 潭柘寺二首
(民國)田樹藩
猗玕亭畔景殊幽,修竹風(fēng)清送晚秋。
隔院鐘聲傳耳底,石間泉水入亭留。
神話離奇虎聽經(jīng),佛心感應(yīng)獸心靈。
永留色相傳千古,香火人間拜道星。
(《西山名勝記》)
從讓黃金周的寶島游遭遇意外波折的臺風(fēng)“薔薇”,到如今華航班機的亂流急墜事件,內(nèi)地游客和臺灣的黃金... |
隨著十一黃金周的來臨,秋色也漸濃了。俗話說“一葉知秋”,又到了賞紅葉的時節(jié),周末不妨駕車出游,看層林浸染,領(lǐng)略秋的韻味... |
|||
在一個國家的文明體系中,博物館文化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緯。一個日益重視公眾文化權(quán)益的社會,其文化設(shè)施理應(yīng)盡可能消除各種門檻... |
第二屆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暨運河名城專家論壇在江蘇揚州舉行,期間將舉辦嘉賓水上入城儀式、專家論壇等多項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