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美食 > 正文
明清時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賞菊吟詩啖蟹時,人人皆備有一套專用工具,蘇滬杭俗稱“蟹六件”。根據(jù)有關資料可知,明代最初發(fā)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書,為了吃蟹減少麻煩,吃得方便暢快,他創(chuàng)造了錘、刀、鉗三件工具來對付蟹之硬殼,后來逐漸發(fā)展到八件。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所謂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
國人食蟹的歷史,最早又可追溯到西周時代。從《周禮》和晉代《字林》記載可知,我國已有兩千七八百年的吃蟹歷史。自古以來,食蟹似乎是一件大有講究的雅事。早在明代,能工巧匠即創(chuàng)制出一整套 精巧的食蟹工具。據(jù)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記載,明代初創(chuàng)的食蟹工具有錘、鐓、鉗、鏟、匙、叉、刮、針8種,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腰圓錘、小方桌、鑷子、長柄斧、調羹、長柄叉、刮片、針。故稱之為“蟹八件”。后來從明代至民國初年,在此基礎上,又發(fā)展到蟹三件(鼎、簽子、錘)、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后發(fā)展到鼎盛時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達六十四件。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銅制作,考究的則用白銀制作。因為從堅韌度來說,金雖貴重但硬度不及銀,而銅又很容易污染食品,所以按理說,上乘的“蟹八件”也應該是白銀制的。其工藝極為精巧,刮具形狀有點像寶劍,匙具有點像文房中的水盂。盛蟹肉用的是三足鼎立的爵。這些食蟹工具,又都配有圓形或荷葉形狀的盤,盤底下有雕成龍狀的三足。
蟹八件分別有墊、敲、劈、叉、剪、夾、剔、盛等多種功能,造型美觀,閃亮光澤,精巧玲瓏,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熱氣騰騰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后拿釬、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輪番使用,一個個功能交替發(fā)揮,好像是彈奏一首抑揚頓挫的食曲。當用小湯匙舀進蘸料,端起蟹殼而吃的時候,那真是一種神仙般的快樂,風味無窮。靠了這蟹八件,使蘇州人把陽澄湖大閘蟹吃得干干凈凈。
九寨溝風景名勝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蘭州—甘南—九寨溝線路已成為進入九寨溝的一條重要旅游線路。 |
隨著十一黃金周的來臨,秋色也漸濃了。俗話說“一葉知秋”,又到了賞紅葉的時節(jié),周末不妨駕車出游,看層林浸染,領略秋的韻味。 |
|||
近日從朝陽區(qū)旅游局了解到,為展示北京奧運風采,展示朝陽區(qū)改革開放30周年豐碩成果,朝陽區(qū)將在“十一”前夕推出八條奧運旅游精品線路 |
第二屆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暨運河名城專家論壇在江蘇揚州舉行,期間將舉辦嘉賓水上入城儀式、專家論壇等多項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