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国产91av在线,亚洲乱妇亚洲乱妇无码

  巴山蜀水,人杰地靈?!度龂尽な裰尽防锞驮涊d諸葛亮稱贊成都平原“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從此成都平原就有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四面環(huán)山,土壤肥沃的成都平原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發(fā)展起來,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功不可沒。

  小學歷史課本上就提到過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故事,戰(zhàn)國后期秦國占領了巴蜀地區(qū),派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既除了水害,又發(fā)展了農業(yè),還便利了交通。巴蜀地區(qū)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擋了歷代王朝的戰(zhàn)火,兩千多年來,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安居樂業(yè),余秋雨也在此留下了“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名句,2000年,都江堰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都江堰位于成都西北方向約60公里,我選擇了更便捷的自駕車前往,約1-1.5小時車程。這幾年國內自駕游蓬勃發(fā)展,租一天車僅一百多人民幣,還能免費送車上門。相比較起大城市的喧囂,因堰而起、因水而興的都江堰市宛如坐落于山中的小家碧玉,街道寬闊整潔,舒適宜人。

  阿壩州的冰山融水匯聚成岷江,向東匯入長江。春秋戰(zhàn)國時期,岷江如同一條桀驁不馴的蒼龍,沒有活水經(jīng)過的成都更是非澇即旱。

  公元前256年左右,時任秦屬郡守的李冰率人修建都江堰,它是當今世界年代最久遠,唯一留存至今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分為渠首工程和灌區(qū)兩部分。其中渠首工程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題工程,和百丈堤、二王廟順水堤、人字堤等主要附屬工程組成。李冰巧妙利用了岷江出山口處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用水綜合效益的發(fā)揮,人工開挖內江,將水引入成都。從此降服了這條禍患之龍,岷江水才能造福于人。

  自駕車前往,一般都從離堆公園的入口進入景區(qū),景區(qū)門口就有停車場,10元/次。如果完整游覽,整個景區(qū)內的景點包括:離堆公園、伏龍觀、寶瓶口、飛沙堰、魚嘴分水堤、安瀾索橋、秦堰樓、二王廟、松茂古道、西關、玉璽閣、城隍廟、玉璽山(出口)等。如果完整游覽,大約需要3小時。

  從離堆公園入口進入景區(qū),走不遠就看到了一處“人造噴泉”,四周的水流匯聚在中央的四根“木棍”上。它的學名叫“臥鐵”,曾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準。李冰為都江堰定下一句治水名言“深淘灘,低作堰”,被刻在內江東岸修筑的紀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廟”石壁上。每年枯水期人們都要清淤河道,將鳳棲窩下的泥沙清理干凈,深挖才能保證適當?shù)慕?;飛沙堰的堤堰不能筑的太高,否則會影響內江江水的外溢與泄洪??汕謇砟嗌车降仔枰嗌钅??李冰父子就在內江河床下埋下石馬,作為每年淘挖泥沙深度的標準。后來人們用“臥鐵”代替了石馬,這里的四根臥鐵是復制品,原物仍并排埋在河道方向,分別是明朝萬歷四年,清朝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

  噴泉后面是“堰功道”,兩旁流水潺潺,矗立著包括諸葛亮等蜀地名人的塑像,一直通往伏龍觀。別錯過右手邊的“張松銀杏”,為三國時期名將張松所栽,曾是電視劇《西游記》中“人參果”樹的原型。沒想到,一座都江堰還連接起了兩部名著。

  拾階而上登上伏龍觀,牌匾上書“功追神禹”四個大字。大禹治水后成為王,而李冰建造的都江堰造福了成都平原,可見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觀內正中央立有李冰石像,1974年在都江堰渠首魚嘴附近外江河床出土。石像為東漢建寧元年(公元168年)雕造,兩袖和衣襟上有隸書題記三行:“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建寧元年閏月戊申廿五日都水掾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珍水萬世焉”。石像不僅僅是都江堰歷史的見證,更將漢代藝術風格呈現(xiàn)于世人前。

  左側有一尊“堰工石像”,右側有一組石刻水塘、石馬、石俑,均為東漢晚期所雕造。

  伏龍觀后面有整個都江堰全景的沙盤,在這里可以縱覽整個水利工程的布局。

  出伏龍觀往右手方向拐,就是“寶瓶口引水口”。它建造在玉壘山伸向岷江的余脈山體與高堆之間,是李冰用火燒水澆的方式,歷經(jīng)數(shù)年鑿出的倒梯形引水口,底寬14.3米,頂寬28.9米,高18.8米,峽長36.6米,因以下河床形似瓶口,是進入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的咽喉而得名。

  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被命名為“離堆”。

  寶瓶口有三大作用:1、引水:為下游提供灌溉、航運和城市生活用水。2、限制過量洪流進入灌區(qū)。豐水季節(jié)因寶瓶口的存在,洪水在寶瓶口前匯聚,過量洪水從飛沙堰和人字堤堰口泄入外江,對飛沙堰和人字堤堰口的泄洪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3、排沙。內江流量超過1000立方米/秒時,離堆前的壅水現(xiàn)象使內江以下的底流流速顯著降低,大量沙石不能繼續(xù)前進,大部分由飛沙堰排出,一部分沉積在“鳳棲窩”河道,來年歲修“深溝”時清除。

  寶瓶口的寬度和高度都有嚴格的控制,建造之初在巖壁上刻有刻度,稱為“水則”,是我國最早的水位標尺。《宋史》中曾記載“則盈一尺,至十而止; 水及六則、流始足用”。

  寶瓶口旁邊有一尊飛龍鐵鼎,清咸豐年間在青城山上皇觀出土,爐口寬0.74米,高約1.60米,重達千斤。

  從寶瓶口回望南橋和奔涌的內江江水

  從寶瓶口穿過“花洲棧道”,前面就是飛沙堰。在此駐足,不僅可以遠眺對岸的玉壘山、虎頭巖,觀賞奔涌而來的千里岷江;還能回望離堆、伏龍觀。放眼望去,春日新綠、夏日山花、深秋紅葉、隆冬雪景,一年四季風景迥異。

  走過這座吊橋,就是“飛沙堰泄洪道”。它以裝有卵石的竹籠堆筑,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魚嘴分水堤尾部與人字堤間,堰口寬240米,順溢方向長120米,壩頂平均海拔728.25米。泄洪道前修有彎道,將水形成環(huán)流,可以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具體有這三點:1·、枯水季節(jié)導水入堰,保證灌溉需要;2、豐水季節(jié)泄洪,被寶瓶口“故意”抬高了的江水,高出飛沙堰的多余水量排泄進內江,確保成都平原的安全;3、排沙,魚嘴分水后,岷江挾帶的大量沙石進入外江,在飛沙堰對面鳳棲窩與內江主河道形成角度,因彎道環(huán)流引水原理,多余泥沙經(jīng)飛沙堰排出,可有效減少泥沙在寶瓶口周圍的沉積,進入寶瓶口的沙石約占岷江總量的8%,其量很少,不會堵住河道,維護量非常小,所以都江堰才能沿用兩千余年。

  飛沙堰的形狀如同一條魚,沿堰邊走一公里多就來到了“魚嘴分水堤”。它位于岷江出山口1950米處的岷江江心,形如彎月,因前段扁平入水形如魚的嘴巴而得名,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水堤位于渠首頂端迎著岷江波濤,將江水分為內外兩江。外江為自然河道,在雨季可排泄大量洪水;內江是李冰率人開鑿的河道。

  總聽說都江堰最神奇的地方是“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站在魚嘴這里才能領會個中精髓?!棒~嘴”可以分割內江與外江的水量,干旱時內江與外江水量比例為6:4,洪澇時反之?!岸朔稚场敝傅氖菑聂~嘴開始,岷江水80%的沙石流入外江,20%的沙石進入內江。從寶瓶口流出的江水就不再是一條了,一分二(通過干渠經(jīng)仰天窩節(jié)制閘)、二分四(經(jīng)蒲柏、走江閘)、四分八、八分十六……由西北至東南,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了整個成都平原。

  魚嘴旁邊的這座吊橋學名“安瀾索橋”,它是與趙州橋、盧溝橋齊名的中國五大古橋之一(另外兩座為湘子橋和洛陽橋),它是世界索橋的建筑典范。唐宋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明末毀于戰(zhàn)火,渡口后被當?shù)貝喊园哉迹账靼傩?。清嘉慶八年,當?shù)厮桔永蠋熀蜗鹊鲁h重建。橋重建過程中由于有村民急于過橋不幸墜河而亡,惡霸就抓住把柄,勾結官府殺害了何先德。民眾擁戴其遺孀繼續(xù)領頭修橋,為了紀念何氏夫婦,此橋又名“夫妻橋”。

  過了索橋就是東南側包括秦堰樓、玉璽閣等在內的一系列人文景點,乘坐公共交通的游客可以選擇從多個出口離開景區(qū),或是從山上返回,還可以沿著山下的松茂古道一直走到玉壘山出口,經(jīng)南橋回到離堆出入口。若是嫌山路走著累,還可以體驗一下滑竿。

  秦堰樓和玉璽閣是從高處遠眺觀賞都江堰的兩處最佳視角,我更推薦前者。雖然玉璽閣最高,但可能會有霧氣遮擋影響觀賞效果,秦堰樓是眺望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在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座兩千年前偉大的水利工程全貌。

  過了索橋就是玉壘山腳下,拾級而上攀登至秦堰樓。樓下的堰功堂里排列著數(shù)十尊雕塑,都是為都江堰千年不衰貢獻卓著的功臣。

  登上頂層,偉大的水利工程全貌和周邊巍峨的群山展現(xiàn)在眼前。

  值得留意的是,飛檐上的小動物,都是川中常見的精靈,頗具地方特色。

  目前東南側一系列景點內部尚未開放,諸如老君殿、太極殿等都只能參觀外部。還可以通過步云廊扶梯登上玉壘閣。

  玉壘關建于唐代貞觀初,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白敏中在蜀地任帥職時建造,有“川西鎖鑰”之稱。關口立于古湔山臨江的虎頭崖上,扼守住松茂古道的咽喉,依山以條石砌筑,上建起雄偉壯觀的城樓。詩圣杜甫曾在此留下了“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的詩句。

  從景區(qū)出來是一條商業(yè)街,這條“西街”是灌松茶馬古道的起點,清末民初時因玉器加工生意,從而一天天興旺起來,當時的兩邊房屋多為木制,街道旁就提前放置石制水缸儲水,以供消防滅火之用。民國初期這里有了消防隊,配備了消防水車,就在街邊建起一口水池用于消防車取水,并取名“太平池”,以此保佑平安無事。

  南橋橫跨在內江上,江水奔涌而去,恩惠了萬頃沃土。

  來此之前,并未對都江堰有太高期望,總擔心這里會太商業(yè)。而參觀后才真正體會到兩千年前中華民族的智慧。都江堰是至今仍造福人間的偉大工程,成就了富庶的天府之國,也是一部人類文明的史詩。

  ==============

  [作者:沙漠玫瑰]

  環(huán)球旅游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只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余座城市。

推薦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