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在云南玉溪,當?shù)氐呐笥颜f是帶我去看江川文廟,車子卻開進了江川第二中學的院內(nèi)。

原來,江川文廟就在江川二中校園里,二百年來這里既是文廟,又是學校,文化與文物相得益彰。

走進文廟高高的紅墻里,滇中冬日的暖陽在藍藍的天空里顯得格外晃眼。

轉過紅墻,來到月牙池,池邊青石護欄,池中三孔拱橋,橋頭立著一對古老的石獅子。

池水清澈,魚兒悠然;學生們還沒有下課,隱約可以聽到朗朗的讀書聲。

江川二中的一位副校長主動為我們當起了講解員,他說文廟又稱孔廟,俗稱黌學。江川文廟建于清乾隆年間,是江川縣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云南第二大文廟,僅次于建水文廟。

江川文廟與學校合二為一,也有著特殊的淵源。云貴總督林則徐巡視江川時,為其題詞“鐘秀書院”,從此文廟就成為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

民國時期,文廟內(nèi)一直在辦高小,新中國成立后,政府亦在此創(chuàng)辦小學。1973年江川縣政府在此創(chuàng)辦了該縣第二中學,文廟一直得以有效保護和不斷修繕。

登上大成殿前青磚鋪就的四尺二高方形月臺,圍著月臺的八對雄獅莊嚴肅穆。更獨特的是月臺中心的東西兩側各佇立著一尊七尺五高的石雕龍柱華表,而且龍為柱身立鳳為端更是罕見。

文廟雄偉的建筑和精湛的雕刻,充分體現(xiàn)了江川滇文化的悠悠內(nèi)涵和星云湖、撫仙湖文化特有的鐘秀。聽說文廟大成殿從修建至今,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一只蟲蟻,這為江川文廟又添了神奇的色彩。

江川文廟悠然的清香和凜然的正氣,令我肅然。江川文廟可謂百年樹人的沃土,僅在明清兩代,不大的江川縣就有13位舉人高中文進士。

西斜的彩霞,把最溫暖的光投給江川文廟,光影中的文廟,沉靜得月朗風清,潔凈得一塵不染。難怪這里沒有蟲蟻,只有翰墨書香。

如今,這座已有200多道年輪的學堂,仍如錦緞般柔軟,金子般燦爛,伴著瑯瑯書聲,放射著耀眼的光芒。
[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
[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