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大涼山“懸崖村”:景美成網(wǎng)紅,土貨直播賣
來源:錢江晚報
大涼山“懸崖村”:景美成網(wǎng)紅,土貨直播賣
昂霄聳壑,絕壁峻嶒,盤旋山崖和云霧間的古老藤梯已然200來歲,沿著藤蔓直上,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阿土列爾村便隱匿此間。
大涼山下、金沙江畔,火把節(jié)、索瑪花、坨坨肉、查爾瓦(彝族的一種羊毛斗篷,色分黑白,男女皆穿),山鷹組合外加莫西子詩,天高云闊間的刀耕火種,阿土列爾村的彝族人世世代代沿襲于此。
直到那6000多根鋼管組成的2566級鋼梯從天而降。
藤梯變鋼梯,“懸崖村”迎來滄桑巨變。全國乃至全球的媒體蜂擁而至,村小學(xué)的校長吉克伍達(dá)每天都要接待數(shù)批媒體采訪,“晚上還要和白巖松做個連線”;自愿留在“懸崖村”開發(fā)旅游的老阿姨巴格阿里,更是笑問客從何處來:“你們是哪家媒體?我們家剛接待了日本、英國和美國的媒體啊,來我們家坐坐吧?!贝謇锿?G,網(wǎng)紅直播、淘寶賣貨……互聯(lián)網(wǎng)率先融入這個古老的山村。
新年伊始,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大涼山,看看鄉(xiāng)村振興中“懸崖村”的2021。
藤梯換了鋼梯
“現(xiàn)在路不難走啦”
“懸崖村”的故事引起海內(nèi)外的廣泛關(guān)注,源于2016年的媒體報道:阿土列爾村的15名兒童,為了往返于山底小學(xué)和山頂?shù)拇迩f,不得不在落差高達(dá)800米的山間順著藤梯攀爬。
支爾莫鄉(xiāng)勒爾村小學(xué)校長吉克伍達(dá)是個80后,已在該校任職6年,見證了“懸崖村”的變遷?!爸白咛偬荩?jīng)常有孩子掉下來出事情?,F(xiàn)在這是新校區(qū),300多名學(xué)生全部全日制寄宿。”他告訴記者,出于安全考慮,學(xué)?,F(xiàn)在規(guī)定只在彝族年和寒暑假放假,但是每個班級里安裝了視頻連線系統(tǒng),校園里安裝了電話,每個孩子有一張免費的每月60分鐘通話時間的IC卡。
“通路前幾年,我嫂子生孩子時難產(chǎn)了。我們背著她往下走,出門沒多遠(yuǎn),孩子就出生在路上,嫂子當(dāng)場斷氣了,留下的孩子也只活了八個月。”懸崖村“網(wǎng)紅”莫色拉博眼里含著淚水接受了媒體采訪。
“‘懸崖村’的村民真不容易,前些年,我還見過摔死的人,摔傷、遇險的就更不用說了?!痹凇皯已麓濉笔胀撂禺a(chǎn)的淘寶店主陳陽說,她第一次到懸崖村收山貨,走鋼梯都足足用了3個小時。
如今換了鋼梯,宛若重生。吉克阿牛,小學(xué)三年級女生,膚色黝黑,自詡“登山達(dá)人”。阿牛出生在“懸崖村”二組,沿途懸崖峭壁,經(jīng)常遇到蛇和猴子,偶爾有熊和野豬出沒。聽說記者要上山,她非常自信地說:“姐姐,不用怕的,我扶你上去,現(xiàn)在路不難走啦?!?/p>
走出大涼山的95后姑娘
在“懸崖村”開了淘寶店
少年不知歲月長,掰著指頭算日子,吉克阿牛熱烈地期盼放寒假,因為媽媽能帶她去趕集,“她答應(yīng)帶我去剪頭發(fā)哦?!?/p>
千尺寒藤,山路難行,可村民們還是會每周下山趕一次集,一來把家里種的花椒、土豆、酸菜等農(nóng)作物,還有手工縫制的衣服、襪子等背下山賣,二來采買一些山上必需的油鹽和蠟燭。
但是,這些千辛萬苦背下山的物品卻要面臨被不良商戶壓價的窘境,原因很簡單,他們都算準(zhǔn)“懸崖村”人不會再把土特產(chǎn)背回去。
“懸崖村”第一書記帕擦有格回憶起往事,就是一聲長嘆。
2017年7月,“懸崖村”鋼梯通暢后,村里接上了國家電網(wǎng),光纖把4G信號接到每戶人家,許多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機。在鋼梯上,也常常會遇到直播帶貨的年輕人。
山腳下,開創(chuàng)“昭覺電商第一單”的95后姑娘陳陽,正開始電商創(chuàng)業(yè)。“小時候爸媽告訴我,長大以后,一定要走出涼山,就算是爬也要爬出去,沒想到我又爬回來了?!标愱栃χf。
開朗、上進的陳陽22歲成立公司,一次偶然的機會,認(rèn)識了帕擦有格,兩人一拍即合:“我們來幫‘懸崖村’賣東西?!?/p>
去年8月,陳陽把淘寶店“大美彝風(fēng)”開到“懸崖村”,還開啟了他們的第一場懸崖直播?!袄习傩找蚕霋赍X,除了打工,他們就沒有想到過自己家的農(nóng)產(chǎn)品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賣出去。”
陳陽說,此后,“懸崖村”的土豆、彝族圓根酸菜、花椒、蜂蜜等農(nóng)產(chǎn)品,她都會去農(nóng)戶家收,“村民在家就可以把錢賺了?!薄爸按蠹易约鹤龅乃岵耍褪菬跞獬粤恕,F(xiàn)在一斤酸菜收購價7塊錢,一斤臘肉四五十塊,大伙都舍不得吃嘍?!?/p>
采訪期間,挺著9個月大肚子的陳陽,還想和記者一起上“懸崖村”,說去村民家看看年前還有沒有要賣的山貨,最后被我們硬生生攔住了。
一年吸引游客近十萬
“懸崖村”如今成了網(wǎng)紅村
自從藤梯改成了鋼梯后,慕名來“懸崖村”的人越來越多,去年這里的游客量近10萬人,七八十戶村民們通過開辦小賣部、農(nóng)家樂和售賣蜂蜜、花椒、臍橙等方式獲得旅游收入近百萬元。
2020年,陳陽在淘寶平臺賣大涼山特產(chǎn)超過40萬元,在幫助農(nóng)戶增收的同時,打響了“大美彝風(fēng)”品牌。其中,光是通過2566級鋼梯背下來的彝族圓根酸菜零售就達(dá)2000斤,一萬罐彝族酸菜,全都銷往了全國各地。今年,陳陽還打算在基地設(shè)立物流點,“懸崖村的貨我全要!”
老阿姨巴格阿里準(zhǔn)備下山了。她有她的新年打算:下山多買些啤酒,再買點小雞仔。“春節(jié)期間游客多,一箱啤酒可以賺三四十塊錢?!薄皝砦壹业挠慰停紩c懸崖村老母雞燉著吃?!?/p>
下山時,懸崖村開始降溫,到了昭覺縣城更是百里飄雪,銀裝素裹。沿途中,很多還想進山參觀的游客都在路邊拍攝雪景,交警們則在給大家的車輛檢查防滑鏈,逐車叮囑小心駕駛……
這是2021年的一天,也是“懸崖村”的普通一天,更是無數(shù)振興中的中國鄉(xiāng)村的一天。
本報記者 華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