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清明過去據(jù)說有四大游樂民俗:放風箏、踢石球、抖空竹、踢毽。而寒食節(jié)一般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者幾天,這個說法沒有定論。寒食的意思就是不起煙火吃冷食,傳說春秋時代,晉文公的五個兒子為爭王位打得不可開交,其中一個勢力較弱的兒子重耳受排擠在逃亡中被賢臣介子推輔佐,在重耳重病時介子推不惜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煮食來救重耳,重耳后來終于繼承王位,當上國君,但在論功行賞時,卻忘記了救命恩人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和老母躲進深山,等到晉文公悔悟時,派人去找介子推,介子推卻始終不肯出現(xiàn),于是晉文公下令燒山,希望火燒起來之后,介子推能夠自動出現(xiàn),但是沒想到火燒盡,他們發(fā)現(xiàn)的只是介子推被燒焦的尸體。后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在這一天不許燒火,吃冷食,介子推死的那天正好是清明節(jié)的前夕,因此也就有了寒食節(jié)。
這個故事無法考證真?zhèn),但是寒食?jié)吃寒食的習俗古已有之,而且流傳了很久,老北京還將這些小吃演變成“寒食十三絕”。
有一種說法是:蹄燒餅、螺絲轉、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其中呢硬面餑餑和蹄燒餅據(jù)說已經(jīng)沒有人在做了,所以這么說的十三種已經(jīng)剩下十一種了,而錦芳小吃店推出的十三種是:奶油炸糕、螺絲轉、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面茶、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其實探究一下古老的習俗是很有意思的,現(xiàn)在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再次被現(xiàn)代人接受,也是因為這些習俗還是有生命力的,寒食在各地似乎都有不同的講究,如果你有興趣也挖掘挖掘家鄉(xiāng)的寒食習俗吧!
北京有著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見于記載的名字為“薊”。民國時期,稱北平。新中國成立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簡稱“京”,現(xiàn)為中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國第二..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