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黃花城是偶然聽校友介紹,但誰也沒有去過。那既沒班車,也不知遠近,更不明路況的地方。因為青春年少,好奇的心里總是懷有探險的沖動。約著四位好友,借好自行車,拿著地圖,在晨曦中,當整個校園仍在沉睡時,向著天空中北斗星的方向,我們出發(fā)了。
黑暗中騎過一段很長的平靜公路,天慢慢的亮了。路邊高聳的白楊和白楊上一雙雙的“眼睛”已清晰可見,無際的田野上彌漫著層層薄霧,遠處農(nóng)家的雞開始此起彼伏的鳴叫。一會兒,拿著各種農(nóng)具的行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步履勿勿。正是秋高氣爽的日子,想是趕去田里收獲春夏的果實吧。典型的北方農(nóng)村風情,讓生活南方城市的我們倍感新鮮,原本對此次不知深淺的行程的擔憂也消失了。能夠置身于這幅“農(nóng)耕圖”中,也不枉此行呢。
向北的直直的公路好似到了盡頭,一轉(zhuǎn)彎,山峰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路也變成了坡路。四周靜悄悄地,沒有人,只有剛剛升起太陽透過茂密的白楊樹葉折射出五彩的光線。這片山,這片林,還有這陽光,好象就只屬于我們。所有的矜持立即被拋棄,大叫著,笑著,回音也大叫著,笑著。
下午一點,黃花城到了。這里沒有旅游景點的人聲鼎沸,和一涌而上推銷各種紀念品的小販,村民們平靜的干著各自的農(nóng)活,對我們這些外來者也沒有投來好奇的目光。找一個小飯館,點幾個農(nóng)家菜。詢問忠厚老實的老板,黃花城的特別之處。原來,這里有一段沒有維修的,是幾千里長城中唯一一段傍水的古長城。難怪,這里的空氣和風中帶著濕潤與溫和,與北方干燥氣候截然不同。
黃花城長城位于懷柔縣城關鎮(zhèn)西北29公里,距北京60公里,是北京界內(nèi)少有的山水相連的長城,仲夏時節(jié),漫山黃花,屋宇村舍會被淹沒在黃花之中由此得名黃花城。。元朝,這里已是交通繁忙的村落,明朝,成為京都的軍事重鎮(zhèn),稱“本鎮(zhèn)關”。
黃花城從明代開始修建。傳說朝廷派一位叫蔡凱的大將軍主持修造,但經(jīng)歷多年才修好,朝廷幾多不滿,朝中奸佞趁機以“工期過長,投資太大”告了蔡將軍一狀,結果蔡將軍竟被斬首。后來,皇帝意識到這里有蹊蹺之處,派人到鎮(zhèn)中調(diào)查,見蔡將軍修筑的長城極險峻、堅固,用米湯固定的磚石竟敲擊不出一絲裂紋。于是終于明白這城墻決非偷工減料之作,后來重新為蔡將軍樹碑立墓以示“平反”,并在城下極顯著的巖石之上,刻上顏魯公體“金湯”二字,每字有2米見方。所以黃花城又稱“金湯”長城。“金湯”是“金城湯池”的略稱,形容堅不可摧的城池。
可見,這里的長城之牢靠在歷史上早已著名。當年日寇侵入華北,想盡辦法,最后用炸藥才炸毀一段長城。于是,一側(cè)城墻從此落入湖中,形成今天的“二龍戲珠”之勢,湖也由此得名“金湯湖”,湖水深達30米,有幾十口泉眼從湖底涌水,冰冷徹骨,水質(zhì)清冽,是天然的“礦泉湖”。解放后,修建了水閘,幾十米的落差在夏季形成了小瀑布。
黃花嶺長城雖不及八達嶺長城雄偉,卻保存完整、堅固實用,聞名于世界。黃花嶺長城尚屬未開發(fā)景區(qū),隨處可見斷崖、單邊墻和松松垮垮的殘磚,周圍村落古樸,適合探險和訪古。
交通
自駕:八達嶺高速十三陵出口下-去長陵-見到長陵右拐-有路標(黃花城水長城)-直就可以到達。
背包:地鐵東直門站出,坐916到懷柔會議中心下(6元,空調(diào)車8元,晚7點前都有車),坐去西水峪方向的中巴車到撞道口村下(4.5元,每20分鐘一輛,下午4點前比較方便),或打面的(40元左右)
住宿
建議住撞道口村,人均10元-15元(小包間),可包飯,五一去時2人住一晚吃4頓飯共交120元(包括一條2斤重“金樽魚”)。此村有3家掛牌接待戶可住宿,我住村東口周廷悅家(61651566),很干凈,此人也很實在,但此間晚上要鎖大門,無法上廁所,只能在塑料桶內(nèi)解決,起夜的同志們要辛苦了,嘿嘿。
旅游攻略: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