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駕”,隨著 “草根皇帝”的圣諭,八音齊鳴,古樂悠揚,北京地壇廟會海選的平民“皇帝”帶領二百多“文武百官”、“侍衛(wèi)儀仗”組成的祭地隊伍,浩浩蕩蕩移駕祭壇。
今年京城的廟會花樣翻新,天壇、地壇、北海等著名旅游景點紛紛上演祭天、祭地、祈福等“皇家大戲”,“皇帝”成了廟會的主角,呈現一道華麗的風景。
今年地壇的祭祀儀式表演,首次從市民中遴選出“皇帝”一角,身材魁梧的李少華從數百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扮演祭祀儀式上的皇帝。在數百游園觀眾的注視下,一襲黃袍的李少華遵照乾隆帝的祭拜程序,行三拜九叩大禮,祈求地神保佑,完成了一次皇家禮儀。
扮演這位“皇帝”的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少華,他說,祭地儀式包括迎神、奠玉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等九部分,整場表演僅四十分鐘,他卻經歷了長達一個多月的培訓,苦練了皇帝的上轎下轎、走路跪拜等各種動作。
最吸引人的是皇家祈福盛典,北海公園首次將乾隆時期的“祈福儀式”復原。身著皇家盛裝的“乾隆皇帝”在眾侍衛(wèi)和文武百官的簇擁和護送下步入闡福寺大殿,當侍從宣讀奏折后,“皇帝”拈香拜佛,至書案前落座,用大毛筆在二尺見方的云龍大紅朱箋紙上書寫一個大大的“!弊,賜給隨行的“文武大臣”。
“眾臣”隨“皇上”步行福臺前,“皇帝”在福臺上揚五谷,在福橋邊打金錢眼,表示“與民同樂,福臨天下”。這一場面吸引了數千游客圍觀,皇帝走到哪兒,游客就緊跟到哪,當“皇上”用銅錢擊中錢眼中的小銅鈴時,游客報以熱烈掌聲,無數相機閃爍不停。
天壇公園的祭天表演更是獨具特色,從大年初一至初五推出了祭天樂舞、祭天儀仗展演。祭天樂舞表演的陣容宏大,二百三十九人的祭天樂舞、二百八十人組成的祭天儀仗,演出現場和周邊道路樹立了一千五百面五彩龍旗、云旗、刀旗等,懸掛了上千只燈籠,場面隆重熱烈,節(jié)日氣氛濃厚。
據統(tǒng)計,每年北京廟會平均吸引游客六百五十萬人次,最多時高達八百萬人次。今年在祭天展演的帶動下,天壇公園的購票人數同比平日增了近四成。
“皇帝”在廟會唱戲引起民眾的好奇和熱議。有專家認為,“皇帝”來唱獨角戲,似乎顯得單調和失衡,不該讓“皇帝”專美。自古以來,仁人志士、良相猛將、詩人騷客,乃至當今的時代英豪,也都應該被請到廟會與民眾同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