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地道的上海人,我卻從未上過“東方明珠”,也沒有游覽過城隍廟。事實上,上海的諸多招牌景點,我都鮮有涉足。對我來說,在上海光鮮、時尚甚至略顯咄咄逼人的“大都會”面孔背后,另有一片隱秘的溫情之地。那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翻開上海最顯赫的履歷
從2007 年夏天開始,一有空閑,我就會出沒在上海市區(qū)深處一些貌似“沒落”的小街、弄堂,以及所有能進入的老建筑之中。
上海的城市布局有點復雜。1843年“開埠”前,上海其實就是一個水鄉(xiāng),城市內外水道縱橫,后來由于城市發(fā)展,開始填河筑路,這段歷史,從肇嘉浜路、方浜路、薛家浜路、大木橋路、楓林橋路等等這些流傳至今的道路名稱中,多少可以看出端倪。外地人在上海很容易迷路——上海市區(qū)眾多街道的走向不是筆直的,而是大多追隨當年河浜的軌跡,蜿蜒曲折,延伸到城市的深處,與狹小的弄堂聯通,像是充滿生機的毛細血管,密密麻麻地布滿整個城市。想在這張“網”中分清東西南北可沒那么容易。
在小街中穿行,總會不期然地邂逅舊上海的顯赫景致。一次,我在董家渡附近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街——蘆席街閑逛,發(fā)現其中一棟過街樓竟鑲嵌著精美的巴洛克風格的雕花裝飾,使用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盛行的Shanghai Plaster材質,俗稱“水刷石”——西方建筑多以石構筑,建筑的外立面也多采用各類石頭雕刻作為裝飾;而上海周邊少山缺石,于是許多建筑的外裝飾和立面處理便采用了這種上!疤禺a”的工藝。水刷石的外表有石材的粗獷質感,卻是用水泥、細石子等混雜制作而成,而且可以用模具澆筑出各式美妙的雕塑和浮雕圖案,粗看幾乎和石雕無異,而制作更簡單快捷,因此得以在上海及周邊城市普及。蘆席街的這幢建筑,西式的過街樓券門上帶有一個中式門楣,上面以工整的隸書寫著“迪廬”二字,落款時間是民國癸亥年(1923年)——彼時,正值上海這個東方大都會的極盛時期,百樂門夜總會一派紙醉金迷,旗袍太太梳著優(yōu)雅油亮的發(fā)型搖擺走過,“上!背蔀槟莻時代格調、優(yōu)雅、精英、摩登、潮流、經典……的代名詞。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面積為6340.5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國際著名的港口城市,在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上海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剩地處南北海岸線中..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