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對于客家這個民系,其產(chǎn)生、發(fā)展和遷徙過程,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精華等,你了解多少呢?在梅州,有一個中國客家博物館,這里目前已成為梅州的標志性景點,以及全球客家人共同的心靈家園。不管你是不是客家人,來到這里,你將對客家這一族群有一個全新的了解和認識。
這里是“客家文化大觀園”
中國客家博物館的外觀為圓形客家土樓的造型,將客家文化精華生動展現(xiàn)。進入大門,一個大大的“亻厓”(客家話里是“我”的意思)字散發(fā)出濃濃的客家韻味!柏閰儭币呀(jīng)成為客家人的精神象征,不少地方把客家話稱為“亻厓”話,“亻厓”也代表著客家人勤勞、能吃苦“肯挨”的特點。
中國客家博物館采用各種實物和材料來全方位展示客家這個古老民系的歷史文化魅力和風土人情。博物館陳列主題鮮明,分成“客從何來”、“客家風情”、“地標圍屋”、“人文秀區(qū)”、“客家騰飛”五個部分,從大客家的概念出發(fā),系統(tǒng)介紹了客家民系的形成、發(fā)展、現(xiàn)狀等,稱得上“客家文化大觀園”。
參觀當天,遇到了一個從香港來的訪問團,成員都是香港的小學生,他們都是客家人,然而對這一族群一無所知,有的甚至連客家話也不會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系統(tǒng)地了解客家文化,在“客從何來”展廳的客家人遷徙圖前,他們看得格外投入,津津有味!霸瓉砜图胰耸沁@么來的。”一個男孩子邊看邊說。(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wǎng))
了解客家的人居智慧
在“地標圍屋”展廳,展示了圓形土樓、四方土樓和圍龍屋這三種典型客家民居的建筑模型。對于不同的客家人聚居區(qū),為什么會選用不同的建筑樣式,在這里會找到答案。例如在閩西地區(qū),歷史上這里比較閉塞,交通不便,家族武裝沖突和匪患都很多,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迫使這里的客家人選擇了圓形土樓這種易守難攻、聚族而居的建筑形式。
圍龍屋則是為了勞動生產(chǎn)而產(chǎn)生的,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昂唐骸迸c池塘的連接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墻。這樣的民居,兼顧了生活、生產(chǎn)和休閑的需要,可謂一舉三得,表現(xiàn)出客家人的人居智慧。通過這樣的參觀,會對客家民居建筑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展廳里還有一些從老民居中拆下的重達數(shù)千斤的木梁架,與客家人建房用石灰、黃泥、糯米飯夯成的三合土墻實物相映成趣,不少參觀者都對它們產(chǎn)生了濃濃的興趣。此外,展廳中展示的門樓、牌匾等,看上去很殘舊,然而卻充滿了文化及生活氣息。
傳說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愿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臥于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從這個傳說,可以想見惠州風光之美,與惠州人之自豪;葜菔形挥趶V東..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