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從東四出發(fā)
東四,位于北京東城區(qū)中部,東四北大街東側(cè)。元代稱十字街。明代于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又因位居皇城之東,故稱東四牌樓,簡稱東四。牌樓隨時間消失后,東四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而東四地區(qū)的若干胡同就排隊叫做東四頭條、二條、三條……一直到東四十四條。東四的十條的東口就是原來東四牌樓的位置,后來城市改造把這里拓寬了,十條就成了大街。
現(xiàn)在,那些精美的牌樓都不在了,但東四地區(qū)的現(xiàn)存街巷依然是北京很“牛”的胡同:這些胡同里深藏著經(jīng)典的老院及名人故居,還有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說起東四地區(qū)最經(jīng)典的胡同,那非東四三條到八條莫屬,同時這里也被認定為北京胡同保留最完整的傳統(tǒng)居住區(qū)。
此外,在東四十四條以北,還有新太倉、九道彎等胡同,相比而言,這里則顯得“亂”了很多,可有意思的很,有些胡同繞來繞去,進去就再難出來,可以去九道彎走上一次,體驗下“找不到北”的感覺。
1、游走攻略
東四頭條至十四條都是東西走向,很容易讓游人遺忘那些連接它們的小支巷,這些小支巷雖然看上去沒什么氣勢,甚至顯得有些破舊臟亂,但一些院落及小巷的感覺還不錯。下面提到的鐵營胡同即使如此,此外月光胡同、月牙胡同等也都不錯。
孚王府大門在朝陽門內(nèi)大街上,后墻即東四三條的南墻。道光皇帝幼子奕在1850年封為孚郡王,居于此處。因其排行第九,俗稱“九爺府”。府內(nèi)建筑眾多,大多尚存。
東四十四條65號的影壁上仍畫著毛主席像,這在北京胡同中已少見了。
東四十條路口東南側(cè)的22號還保存有南新倉,此為明清兩代皇室倉庫之一。其梁柱用材使用了元代倉廒舊料,保持了明初的倉廒原構(gòu),成為北京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歷史倉廒實物。
東四六條崇禮舊宅不對外開放,而且有保安分別在幾個宅門處執(zhí)勤,即使拍照,有時也會被阻攔。
2、周邊胡同詳述
東四四條
東四四條胡同東西走向,東起朝陽門北小街;西止東四北大街,中部往南可通東四三條,往北可通東四五條。東四四條1、3、5號原為房主系清宗室綿宜的宅弟。綿宜號達齋,是道光皇帝的本家,曾于同治年間任禮部侍郎,其后代姓金。因系宗室輩份較尊,故當?shù)匕傩辗Q這房子為“皇帝的叔叔家”。現(xiàn)該宅保存較好,為某單位宿舍。東四四條3號被列入東城區(qū)第三批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名單。
東四四條五號現(xiàn)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坐北朝南,門口臺階較高,門兩旁有幾棵高大的古槐。該院共有三層院落,大門一間,門內(nèi)迎面有一字影壁,西有屏門,過屏門,有四間倒座房,為硬山合瓦清水脊;倒座房北有垂花門,垂花門很精致,面為攢邊門,東、西、北、三面均有四扇屏門。與東西屏門相通的游廊將整個院子連接起來。正房三間,為硬山合瓦清水脊,左右各帶兩間耳房。正房內(nèi)部裝修為清代舊物,硬木落地隔扇和碧紗窗非常完整。東西廂房各三間,亦為硬山合瓦清水脊。
東四六條
位于東城區(qū)東部,東起朝陽門北小街,西至東四北大街,南與月牙胡同、流水巷、育芳胡同相通,北與月光胡同、南板橋胡同、德華里、石橋胡同相通,屬東四街道辦事處管轄。因在東四北大街諸胡同排列順序為第六得名。
崇禮的舊宅是六條的最大亮點。門牌號是63號和65號。崇禮宅的東側(cè)55號院,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愛國人士沙千里的舊宅。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