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數(shù)不清的古跡、會館與老字號,京城里拿得出手的博物館不多,總數(shù)也不過十余個,而其中,有名氣的也就三四家。仔細想想,也差不多,北京的大多數(shù)博物館都是新時代的產物。其實,這北京城她本身就是一座免費開放的露天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看標本孤品
北京自然博物館位于天橋地區(qū),可以免費參觀,提前5天電話預約。關于自然科學的博物館很少見,非常適合家長帶著小孩子們來參觀。
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藏標本約20余萬件,有相當數(shù)量為國家一、二類保護的動物植物標本,還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模式標本以及具有特殊意義的珍貴標本,許多標本在國內、國際上都是孤品,包括世界聞名的古黃河象頭骨化石、長26米的巨型合川馬門溪龍、世界上最早鳥類之一的三塔中國鳥以及完整的整窩恐龍蛋化石等。
館內還收藏著世界各國友好人士贈送給我國的部分禮品標本,其中比較珍貴的有新西蘭坎特伯雷國家博物館贈送我國的恐鳥骨骼標本。
地址:東城區(qū)天橋南大街126號
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 一觀北京舊城模型
如果想了解中國古建筑技術形成、發(fā)展歷史以及獨到的美學價值,就應該來這里看看,它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一點不虛。
在博物館中,公認的最具特色和價值的藏品為1949年北京舊城模型和隆福寺藻井。1949年舊城模型制于1950年,由108塊模型組成,占地近90平方米,該模型詳盡地表現(xiàn)了老北京城內的每一條街巷,是研究北京建筑的形象材料。這幾年隨著北京的開發(fā)和建設,許多古建已蕩然無存了,人們要想了解當年北京的面貌,就只能從這個模型中感受了。
而隆福寺藻井建于明朝景泰年間,因1976年地震而拆下。藻井外圓內方,作三重天宮樓閣,開如傘狀。中心方井刻有樓閣、舞人,周圍繪有人物。最為珍貴的是藻井中心直徑約2米的天文星象圖,每個星座旁均注有工整的楷書名稱,是研究古代天文的實物資料,被古建界公認為是獨一無二的珍品。
地址:西城區(qū)東經路21號先農壇內
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博物館
名字很大的一座博物館,但是其實館齡很小。它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民族文化遺產博物館,有不少珍貴藏品。
地址:東城區(qū)金魚池中區(qū)24號(天壇北門向西50米路北)
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
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私人博物館,最早坐落在北京古老的文化街琉璃廠,展出面積約400平方米。1997年1月1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以來,舉辦了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中國古代文房用具展、明清箱匣展、宋遼金元古瓷展、觀復小品展、海上懷舊展、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盤展、錘鏨工巧——中國古代金屬工藝展、中國古代門窗展、中國古建筑門窗及陳設展等十多個展覽。
2000年伊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內南小街,依然沿襲過去的展覽方式和風格。館內長年陳列中國古代傳世精品文物,定期策劃組織專題展覽,舉辦文化交流講座活動。
2002年,馬未都創(chuàng)辦了全國首家私立博物館分館——觀復博物館杭州館。2005年,創(chuàng)辦觀復博物館廈門館。觀復博物館為公益性獨立法人,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的成立填補了建國以來私立博物館的空白。
地址:朝內南小街
同仁堂博物館
它位于繁華的崇文門商業(yè)圈內,是一套幽靜的四合院。展品以實物為主,包含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近千件中醫(yī)藥歷史文物。同仁堂博物館的獨特之處在于保存和展示了我國中醫(yī)藥傳統(tǒng)工藝文化,為弘揚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重要作用。
地址:東城區(qū)東興隆街54號
古陶文明博物館
它也是中國大陸首批私立博物館之一。全館分為“古陶序列”、“彩陶淵藪”、“瓦當大觀”和“封泥絕響”四大展區(qū)。
“古陶序列”系統(tǒng)收藏了五千年來中國古陶藝術不同品種的代表作,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華夏先民有關陶的創(chuàng)制、使用,以及對待陶的審美情趣。從中可以看出古陶文明的演進與發(fā)展脈絡,堪稱一部近乎完整而生動的古陶文明史。
“彩陶淵藪”收藏黃河流域彩陶數(shù)百件,其中不乏珍稀孤品。“瓦當大觀”館藏瓦當四百余枚,其中多有珍稀孤品,堪稱中國古代瓦當?shù)牡谝粋系統(tǒng)化專題展覽。
“封泥絕響”收藏秦漢封泥總數(shù)為存世封泥收藏之最,尤其秦封泥逾千枚,堪稱秦文化考古史上又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可視為統(tǒng)一的中國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國百代政治體制源頭檔案。
地址:西城區(qū)南菜園西街12號(大觀園北門)
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
這是一座關于傳統(tǒng)茶道與陶瓷文化的特色博物館?梢詠磉@里品茶、看茶道表演。
地址:東城區(qū)東花市北里東區(qū)1號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