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家菜代表:艇上人家
艇家是長年生活于江海之上的人家。在過去,邕江河上百舸爭流,住著諸多水上人家,他們終日作業(yè)棲息于小舟之上,閑來無事便即興歌唱。以艇仔粥為代表的疍家飲食文化也是當中重要內(nèi)容。而一日三餐以魚為食的艇家人,菜式淳樸簡單。鮮,濃,大量的河鮮海鮮是他們菜式的一大特征。
這間“艇上人家”,就以新派艇家菜做主打,當中不可不試的是這里的招牌菜———雞煲蟹,高峰時期日賣上百煲,就連香港食家阿蘇都大贊好。大大一煲就是4到6人份,用的是2兩重的毛蟹,雞則可以選擇150天的烏洲雞或者200天的胡須雞,皮下脂肪少,肉質(zhì)滑溜爽口。
艇家菜中有一種特別的食材,在廣州并不多見,這就是“丐蘇文”了。這種魚集中在陽江閘坡海域,不能飼養(yǎng),上水即死。因此當?shù)貪O民一旦捕捉到,離水后就要立即用鹽腌起來。吃的時候,撕皮拆骨,用姜蔥油燜,配上東北米煲到完全開花的白粥同吃,惹味非常。
這里的另一主推是蒸魚,最特別就是蒸的時候不下豆豉姜,據(jù)說蒸魚放姜肉會霉,因此只用一點點鹽帶出魚鮮即可。關鍵之處還在于蒸法,要精確到秒,油亮光鮮的像活魚一般,但內(nèi)里已經(jīng)熟透了,鮮嫩的魚肉吸滿了油鹽的淡淡清香,鮮美異常。
陽江菜代表:王府天廚
陽江菜不像潮汕菜、客家菜那樣聲名在外,但卻如鄰家碧玉一般,心靈手巧,惹人憐愛;洸舜蠖嘁钥谖肚宓姺Q,而陽江菜可謂是一個例外,講求“咸、鮮、香、嫩”,既要濃香,又要保持住海產(chǎn)的鮮,其實也頗有難度。
當中最出名的菜式要數(shù)“一夜情”,話說以前漁民出海打魚,往往要幾天才上岸。他們怕魚變質(zhì),就將捕到的魚整條扔進裝鹽的埕中腌著,回家再取出來吃。海魚經(jīng)過粗鹽的腌浸后,變得越發(fā)鮮美。香煎到金黃的海魚,吃起來鮮美香脆,令人回味無窮。
還有這里的“生曬魚干”,最適合愛摸酒杯底的食客了,一份里面有赤魚、海鰻魚、魷魚,還有牛鯧,煙煙韌韌,很有嚼勁,慢慢鮮味就出來了。陽江的魚干都是一撈到魚后,馬上即制的。漁民就放在漁船上曬,因為有海風,不會有蒼蠅圍著魚干轉,比較衛(wèi)生。
當然,陽江菜不止于海鮮,獨特風味的“陽江特色炊鵝”、“陽江鵝乸飯”、“碧綠靈菇燴鮑螺”等,都是陽江地道的做法與食材,想要感受陽江氣息的食客不可不試。
粵墾路風味推薦:
又德米海鮮酒家
粵墾路上的“又德米”,不知不覺間已開了十幾年。就連餐廳名,都起得那么富有粵語方言色彩。店家以五邑農(nóng)家風味菜為主,擅長紅燜,它的紅燜青頭鴨、鵝乸煲,早已成為紅燜類的經(jīng)典。此店更是超值性價比的代表,很多客人,在那里一吃就是十幾年。
黃B湛江雞
粵墾路上歷史最久的湛江雞店之一,口碑十幾年來一直不錯。浸雞一定是要用新鮮豬筒骨熬湯底的,而且不能加香料,以取鮮味而又不至掩蓋雞味。焗雙薯,用桔皮、紅棗和著蜜熬成的番薯芋頭,不會太甜,且加上白芝麻,很有風味! 「呱叫∠~ 以廣西農(nóng)家菜為主打,原材料大都來自偏遠山區(qū),魚是野生魚,菜是野菜,吃的就是一個新鮮。黃蜂魚、禾花魚都比較有特色。
廣州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漢唐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清朝閉關鎖國時是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也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