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廠 老北京的藝術(shù)磁場
弄湖筆、舔端硯、展宣紙、嗅徽墨,讓我們一起追隨舉子與文人的腳步,吸取千年的文化磁場。
走在灑滿陽光的琉璃廠,從東到西串街而過,木櫞石階紅墻綠瓦。不由得幻想時光回到兩百年前,文人墨客們都留著長長的大辮子,站在老滸記門口和來琉璃廠采買文房的王總管李公公作揖打千,店小二在耳邊炸雷似地喊堂:“三位爺,里邊兒請您吶!”
“這三個字是什么意思?”金發(fā)碧眼們生生攪了這思緒的漫游?粗皹s寶齋”的金字招牌,我絞盡腦汁兒把肚子里的英文單詞兒翻了個遍。正這時,剛剛在海王村兒胡同口遛黃雀兒曬太陽的老爺子悠然路過,頭也沒回地扔下一句“想弄明白什么是琉璃廠什么是榮寶齋,除非他們下輩子投胎到咱中國,不然……沒戲!”
尋根最原味的京城文化,讓那些古老的故事隨著書墨之香一起娓娓道來。
古物:
老北京最原汁原味的東西都在這兒,皇帝出宮來遛彎兒,琉璃廠是必到之處。過去的琉璃廠附近住著很多的達官貴人,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聚集在此。官員、趕考的舉子進皇宮,這里也是必經(jīng)之地。便利的條件吸引了眾多的書商在這里設(shè)攤出售藏書,更是匯集了不少古玩字畫與文房四寶。
今象:
如今這條街越來越適合旅游觀光了,雖然表面上變得風光了很多,但那些值得細品的東西卻在慢慢地被這些表象化的東西掩蓋;蛘哒f精髓的東西被藏得更深了,需要仔細品味與挖掘。雖然街上的氛圍早已不如當初,但幾家傳統(tǒng)老字號依然不改本色,魅力如舊。榮寶齋不僅擴大了,東西也多了,這條街上的人基本上都是沖著它來的。當然還有中國書店的古舊藏書、戴月軒的湖筆,這也都是非常知名的。讓人覺得有些遺憾的是,琉璃廠附近的胡同也是明清時期繁華熱鬧的市井之地,現(xiàn)在路面卻被小商小販的攤位占滿,老房子也都被亂搭亂建得面目全非,還是兒時的琉璃廠才是我最喜歡、最留戀的地方。
必至地
榮寶齋 傳統(tǒng)文化的朝圣之地
素有“民間故宮”之稱的榮寶齋,可以說是琉璃廠的一塊金字招牌。300多年的歷史沉淀,讓它的底蘊濃厚、內(nèi)涵豐富:不僅有典藏的文房珍寶、精湛的裝裱工藝、絕技的木板水印,還有常常舉辦的“以文會友”等交流活動,使其成為了聯(lián)結(ji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頭的首要通道。新修建的榮寶齋大廈里最為獨特的是三樓的空中四合院,古樸的四合院置身于現(xiàn)代化的大廈之內(nèi),形成有趣的對比與映襯,實在是別具一格。不過,這座四合院主要是用作接待之用,并不對外開放。倒是二層藝術(shù)展廳以及中華菜餐廳值得大家關(guān)注與嘗試。
地址:和平門琉璃廠西街19號
中國書店 在古籍中觸摸歷史經(jīng)脈
琉璃廠地區(qū)延續(xù)千余年的古舊書業(yè)之精華便匯聚于此。這里不僅售賣書籍貫穿文史、哲學、藝術(shù),更有字帖、書畫等藝術(shù)品可供選擇。最有特色的還是這兒的古舊書收售及古籍修復技藝。在這些可售賣的古舊書旁邊,有幾排陳列中國書店收藏品的展柜,有康熙時期殿試的卷子、原版的宋版書、康有為的真跡等古籍珍寶,逛書店之余參觀一下這些收藏品,還真是意外的收獲。地址:和平門琉璃廠東街115號
琢墨中華菜 文墨為底的一席盛宴
琉璃廠的文化味道太過厚重,整條街上各色元素無一不透出老北京獨有的韻味。不僅兩旁林立的老店如此,就連餐廳也深受感染。取自古文的店名是細細揣摩得出的,門口金黃色的荷塘屏風與水墨荷花硯臺相得益彰,讓人一下子平靜不少。古香古色的環(huán)境一定要有內(nèi)涵的菜品才完整,酥鯽魚品時最重要的便是酥到魚骨里的口感,傳統(tǒng)吃法第一筷要落在魚頭骨上,骨刺酥軟,老人也能安心食用,浸透魚身的醬香把腥味減去大半,一整條魚吃完后,連骨頭也進了肚。對于食材的講究是這兒的精華所在,雖然烹飪方法遵循傳統(tǒng),但卻選用更為健康的原料,手寫菜肴的扇子有著濃厚文墨味兒,讓這家店從細節(jié)就精致起來。
地址:和平門琉璃廠西街榮寶齋大廈1樓
戴月軒 湖筆下的傳統(tǒng)文化之花
凝神屏息,意灌筆端,只有墨香縈繞在身邊,練習書法能讓人變得特別心平氣和,浮躁也被一掃而光。提及書法就不得不說湖筆,它與徽墨、宣紙、端硯并稱為“文房四寶”。在琉璃廠就有這么一家以制作湖筆而聞名全國的商鋪——戴月軒。進門就能聞到撲面而來的墨香,湖筆與端硯在貨架上排列有序,走入深處便可看到制作湖筆的筆坊。筆坊里幾位身著傳統(tǒng)大褂的師傅正埋頭于手中的活兒,選料、拔毛、齊材子、墊胎……每一步都容不得一點馬虎。戴月軒的毛筆做工精細,具有“提而不散,鋪下不軟,筆鋒尖銳,剛?cè)峒鎮(zhèn)洹钡奶攸c,深受文人墨客的歡迎。齊白石就十分喜愛這里的湖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生前曾一直使用戴月軒毛筆。
地址:和平門琉璃廠東街73號
汲古閣 看盡歲月變遷的老街坊
門口一尊秦兵馬俑和一對雄壯石獅告訴人們這就是有著50多年歷史的汲古閣,古樸典雅的木制建筑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中式傳統(tǒng)的文化氣息,雖然建店時間稱不上久遠,但自明代沿用的字號還是古韻十足。步入其中,首先看到的銅馬車和數(shù)個兵馬俑顯露著威嚴氣勢,有瞬間穿越回到古代的錯覺。雖與店里古碑帖拓片的筆墨色彩形成強烈反差,卻融合得極為協(xié)調(diào)。汲古閣的看家本領(lǐng)是青銅復制,從仰韶文化的陶器到青銅時代的各種器皿,這里都能仿制得與真品無異。而幾代人的心血讓拓片成為另一大特色,不僅遵循傳統(tǒng),也不斷創(chuàng)新技法,彩色拓片是改良后的新作,成為許多外國人愛不釋手的藝術(shù)品。
地址:和平門琉璃廠東街134號
周邊推薦地
張記醬牛肉
這家店鋪是雷子的推薦,這家店的菜比較合老北京人的口味,牛腱子是首選,吃完還有小米粥送。據(jù)說店里經(jīng)常還能碰到德云社那幫說相聲的人呢。
地址:宣武區(qū)南新華街131號
陳記鹵煮小腸
傳說中全北京最地道、最好吃的鹵煮小腸,雖然門臉不大,座位也不多,但濃濃的香味還是引來絡(luò)繹不絕的客人。吃的時候多加點醋和辣椒,配上火燒,再來一瓶黑加侖,老北京們就是這么吃的。
地址:宣武區(qū)取燈胡同3號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