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學習巷是因學習產(chǎn)生
學習巷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類說法,也是流傳比較廣的一種傳說,是相傳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郭子儀由涇川(今甘肅涇川縣)回到長安,其麾下的回紇、大食等將官等200多人也一同到達,這些將官是平定安史之亂的有功者,皇帝允許他們留在京城做官娶妻生子,為了讓他們熟悉唐王朝的典章制度和語言文化,就讓他們集中在一起學習,此后就把他們學習的地方稱為學習巷。
第二類說法則認為,古時伊斯蘭教徒大多通過新疆、甘肅、河西走廊等黃河以西地方來到西安,所以將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河西巷,后改稱學習巷?傮w來講,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根據(jù),有關學習巷名稱的來歷,現(xiàn)在還很難定論。
現(xiàn)西安城內有大小學習巷兩巷,但過去大小學習巷統(tǒng)稱學習巷。不是說小學習巷就小,大學習巷就大,只是因為大學習巷看起來街面寬闊,小學習巷巷子窄而已。粗略估算,小學習巷的住戶大概是大學習巷的3倍還多。
玉祥門是為了紀念馮玉祥
玉祥門,西安西城墻一城門。1926年4月,河南軍閥劉鎮(zhèn)華在吳佩孚、張作霖、閻錫山的支持下,率鎮(zhèn)嵩軍9萬余人進攻陜西,企圖消滅退守西北的國民軍,開始對西安進行長達8個月的圍攻,使西安人民凍餓戰(zhàn)死4萬多人。
為解西安之圍,中共北方局書記李大釗請于右任赴蘇,敦促在蘇聯(lián)考察的馮玉祥將軍回國重整舊部,以解西安之圍。馮玉祥接受了李大釗提出的“進軍西北,解西安之圍,出兵潼關,策應北伐”的意見。同年9月16日,馮玉祥總司令在內蒙古五原誓師后,便率國民聯(lián)軍進軍陜西。11月27日夜,在國民聯(lián)軍和守城陜軍的夾擊下,鎮(zhèn)嵩軍全線潰退,西安城解圍。
1928年為方便交通,特鑿通明城墻而修此門,為紀念馮將軍的歷史功績,取名玉祥門。玉祥門是西安東、南、西、北四大固有城門之外,較早開鑿的城門之一,也是古城西北一重要交通孔道。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