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鳥因為擁有一張大嘴而聞名,但由于繁殖條件苛刻,一直是人工繁育難以攻克的課題。目前在國內(nèi),人工條件下繁育成功的案例只有一例,而4月份,在昆明安家7年的一對花冠皺盔犀鳥,終于喜得貴子。
犀鳥的繁殖習(xí)性很特殊,雌鳥在孵化幼鳥前會提前選好巢址,然后用自己的排泄物混合種子、樹枝等堆在洞口,將巢洞封住,留下一個垂直的裂隙,供雄鳥接近喂食。隨后,雌鳥會在洞中產(chǎn)蛋養(yǎng)育,長達數(shù)月之久,直到幼鳥能飛行時才破洞而出。在此期間,全靠雄鳥喂食。從上個月開始,野生動物園的這對花冠皺盔犀鳥夫婦,就開始了它們安家7年來,第一次養(yǎng)育寶寶的生活,而這也是省內(nèi)首次在人工條件下繁育成功的犀鳥。
下午2點,犀鳥爸爸裝著滿滿一肚子的大餐,蹦跳著來到槽箱前,為自己的寶寶加餐。兩個多月前,犀鳥媽媽就用自己的排泄物混合著種子、樹枝等物質(zhì),將自己封在了巢洞中,只留下一個20多厘米長的垂直裂隙,供犀鳥爸爸接近喂食。雄犀鳥喂一次差不多要花一分鐘,來回來回去喂,差不多要喂10多次。
經(jīng)過犀鳥媽媽近一個月的孵化,今年4月23號,一只小犀鳥破殼而出,犀鳥媽媽便在封閉的巢洞中安心地養(yǎng)育小犀鳥,而犀鳥爸爸則每天四處奔忙,負責妻子和孩子的飲食。
飼養(yǎng)員李康蘭介紹:這個小鳥出生以后,它還有一個育雛的過程。雌性的犀鳥會把小鳥藏到它的尾部后面,或者是遮擋在它的翅膀下面,所以我們也不是經(jīng)常能夠見到。
由于巢箱上所留的縫隙寬度只有5厘米左右,僅夠雄鳥喂食,所以這一個多月來,犀鳥寶寶的真容,就連24小時相處的飼養(yǎng)員也是難得一見。為了進一步觀察犀鳥寶寶的情況,今天上午,工作人員帶著工具,準備在鳥巢周圍安裝監(jiān)控設(shè)備。 由于犀鳥會跳到攝像頭上面啄機器,經(jīng)過一番討論,在鳥巢附近安裝監(jiān)控,上面覆蓋上木箱以防止犀鳥啄壞攝像頭。
李康蘭說:現(xiàn)在小鳥在長身體,原先是兩只成鳥的食量,現(xiàn)在是三只鳥的食量。小犀鳥的身長已經(jīng)長到20厘米了,等它的羽毛長豐滿以后,雌鳥就會破箱出來。預(yù)計在本月,犀鳥媽媽就會用嘴把洞口啄開,為自己解除“禁閉”,和犀鳥爸爸一起哺育寶寶。那時,大家就可以在云南野生動物園的珍稀區(qū),一睹云南首次在人工條件下繁育成功的犀鳥寶寶的真容。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