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勿幕門
勿幕門是西安城墻的一座城門,開通于1939年,位于南城墻含光門與朱雀門之間。勿幕門俗稱小南門,是民國時期新開辟的城門。為紀念辛亥革命中陜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西安勿幕門為單門洞,門內為四府街,門外為紅纓路。
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淵。生于1888年2月12日。陜西蒲城縣三合鄉(xiāng)人生于1888年是中國最早的同盟會員之一。井勿幕志向遠大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孫中山創(chuàng)建的同盟會;仃兒笏几拔急备骺h宣傳同盟會綱領秘密發(fā)展了30多名成員成立了同盟會陜西支部。在辛亥革命中他積極奔走以年輕的熱血之軀奉獻于祖國和人民。從此反清的火種在三秦大地燃起。1918年11月20日井勿幕在歸返三原途經興平縣南仁堡被人謀害。他被孫中山譽為“西北革命巨柱”。
陜西軍民為懷念井勿幕的不朽功勛,曾于1946年將他在西安居住過的四府街更名為“井上將街”,并將該街南端城墻上鑿開的一門命名為“井上將門”。1947年又分別更名為“勿幕街”和“勿幕門”。直至今日,這座城門一直以來都被俗稱為小南門,反而正式的名字——勿幕門逐漸被遺忘了。
十七、長樂門
長樂門是西安城墻的正東門,開辟于明代,現(xiàn)存城樓、甕城以及南北兩側六個門洞。沿著西安城墻東側,長樂門向北為中山門,向南為東南城角。長樂門向東(城外)連接東關正街,向西(城內)連接東大街。
長樂門開辟于明代,因明國都位于西安的東面,因此將東門命名“長樂”,帶有祈祝大明江山長久歡樂,萬年不衰之意。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將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
十八、中山門
西安中山門,是在西安城墻東側的一座城門。于1926年由馮玉祥主持修建,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中山門,群眾俗稱小東門。附近街道亦泛稱中山門。中山門共有南北兩座門洞,南側門洞名為東征門,北側門洞名為凱旋門。其中北側凱旋門至今仍保存著中華民國時期的木質城門板,也是西安城墻各城門中,唯一一處保存著門板的城門。
1927年初,馮玉祥倡議開辟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中山門并列著兩個門洞,馮玉祥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旋門”。1927年5月1日,馮玉祥率軍東征,就從中山門出城。出師之日,馮將軍在城頭向各界歡送群眾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旋門歡迎他。但后來時局變化,馮玉祥再未率師回西安。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