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阿倮歐濱—哈尼人共同傳說和皈依的圣地
阿倮歐濱,位于綠春縣城東郊3公里處,地名遠古神奇,是哈尼/阿卡人共同傳說和皈依的圣地。阿倮歐濱,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都瑪簡收是哈尼祖先阿培明煙點化風雨雷電脫胎的,她出生在風光旖旎的諾瑪阿美一個哈尼人家,生下來六個月就會說話,八個月就能行走,十分聰明可愛。長大成人后,簡收出落得美麗動人,有泉水停流之容,茶花說話之貌,她的美麗和智慧在哈尼山鄉(xiāng)傳開后,登門求親者絡(luò)繹不絕。惡霸背里縮爬富甲一方,家有無數(shù)妻妾,卻對簡收垂涎已久,要強娶為妾。簡收深愛著從小一起長大的普蘭,設(shè)計逃離了背里縮爬管轄地,背里縮爬惱羞成怒,吆來龍宮黃蜂殺害了普蘭,簡收復(fù)仇消滅了龍宮黃蜂后,逃離家鄉(xiāng),開始四海游歷,走遍了哈尼族地區(qū)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每到一地都傳播了許多農(nóng)耕技術(shù),唱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農(nóng)諺和歌謠。
不知走了多少路,走了多少天,一天簡收拄蘆葦拐杖孑身來到了獸鳥喧鬧的東仰阿倮歐濱,這時的簡收又饑又渴,突然眼前冒出一股清泉,簡收把蘆葦拐杖插在泉邊,伏身飲水,當她喝飽水起身拔蘆葦拐杖時,卻怎么也拔不起來,蘆葦拐杖瞬間長成了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簡收順大樹升了天。從此,哈尼人間暗無天日,人們分不清白天黑夜,忘記了年月日,火把拴在牛羊鹿角上耕田種地。為了弄清天不會亮的原因,哈尼人派許多動物順參天大樹上天探問,所派動物迷戀天宮生活有去無回,最后派白鷴和蜜蜂上天向簡收探聽消息,白鷴和蜜蜂不負使命飛回人間報告了簡收傳授的迷津,哈尼人按簡收所授之法砍倒了遮天大樹。遮天大樹砍倒后,哈尼人間又重現(xiàn)了天日,萬物又獲得了新生。太陽出來四方亮,人們叫白天,星星月亮光朗朗,人們叫夜晚,可是還沒有年月日,人們根據(jù)砍倒的遮天大樹有十二條根,定一年為十二個月;有三十條樹枝,定一月為三十天;有三百六十片葉子,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天。從此,哈尼族有了農(nóng)歷十月過新年的歷法。大樹砍倒后,根部冒出十二股泉水,十二股泉水流向十二方,哈尼人沿十二股泉水繁衍生息,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哈尼人為了紀念都瑪簡收給哈尼人間帶來的幸福生活,每年農(nóng)歷二月屬牛日,在東仰阿倮歐濱進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祭祀從古一直沿襲至今,從未間斷。
奇彩佳肴
綠春有“小春城”的美譽,特殊的地域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可食用的物種資源豐富多樣。在與大自然相依相存中,綠春境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向自然界采集原料,汲取養(yǎng)分,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飲食習慣,可謂食俗千差萬別,各顯風情,各具特色。
風味獨特的哈尼主食
哈尼族的日常飲食,與直連云天的梯田稻作息息相關(guān),均以大米為主食,在長期的生產(chǎn)中造就了別具特色的風味。
生蒸飯
生蒸飯是傳統(tǒng)飲食習俗,逢年過節(jié)、嫁娶婚事、喪葬等活動時的主食。其特點是飯粒稍硬,香味可口,不失其營養(yǎng),食后耐餓。
其烹制方法是,將大米浸泡4個小時后,把水泡干,成入木甑里生蒸2個小時左右,至米飯7成熟后倒入大木盆里,將飯團攪開,灑上適當?shù)臎鲩_水反復(fù)攪拌,待水被米飯吸干后,再將米飯重新盛入木甑里蒸熟即可食用。烹制其方法的關(guān)鍵是生蒸后灑水要適中,灑水過多,飯粒太軟,灑水過少,飯粒則太硬無法食用。
染黃飯
傳統(tǒng)飲食。一般在陰歷二月和三月過“昂瑪突”節(jié)、開秧時烹制。此時,春耕伊始,黃花盛開。黃花是生長在哀牢山區(qū)海拔1400—1800米地帶的一種植物,俗稱“七里香花”。用其花放入鐵鍋中煨煮,待煨煮所得的黃色汁中攪拌浸泡10余小時,讓其染透黃色,再把染透黃色的糯米淘干水分盛入木甑里蒸熟即可食。“昂瑪突”節(jié)、開秧時烹制黃糯米飯,一方面是為了祭獻寨神、山神以及報春的布谷鳥。另一方面染黃飯比普通糯米飯的味道香醇,是招待前來過節(jié)客人的好食品。
雞湯煮稀飯
傳統(tǒng)飲食,其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原料主要是普通大米加少許糯米、雞肉湯、食鹽。其制作過程是;殺一只雞,拔毛剖腹,去內(nèi)臟后洗凈,以整只雞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同時放適量大米,肉飯同時煮熟。待熟的雞肉撈出后,鍋內(nèi)剩下米粥,撒進適當?shù)氖雏}即可食用。些稀飯雖不是主食,卻是殺雞時除特殊規(guī)定烹煮雞肉(如祭祀用品)外的一道飯菜。
鴨肉紫米稀飯
鴨湯煮紫米稀飯,其烹制方法是;取紫米適量,用清水淘洗,泡漲待用。鴨子應(yīng)以飼養(yǎng)一年以上為佳。宰殺洗凈,把整只鴨子放進鍋里,一次性加足水,同時把紫米和鴨血、鴨內(nèi)臟混入鍋中,用旺炎將其燒沸。取茴香適量,洗凈剁成寸長放入鍋內(nèi),把草果用炭火燒至焦黃,搗碎放進鍋里。鍋中水燒沸后改用溫火慢慢熬1小時左右,撈出鴨子,撕下鴨肉重放鍋內(nèi)。投入適量的鹽、味精、豬油,再熬數(shù)分鐘。一道風味獨特的鴨肉紫米稀飯就做出來了。
竹筒飯
傳統(tǒng)飯食。其制作方法是:先將米淘洗浸泡一小時,砍來一節(jié)一端留底、另一端開口的竹筒,用清水洗凈竹筒內(nèi)壁,盛入浸泡好的米至筒內(nèi)壁三分之二,灌入水至過米3—4厘米,用芭蕉葉或無毒葉子緊塞住筒口,筒口朝天放在火堆上翻滾燒。先用強火燒,待筒內(nèi)水燒干后,用選微火燒30分鐘,然后筒口朝天在清水里浸泡一下,用刀剝?nèi)ブ裢矚,留下的米飯即可食,味香質(zhì)軟可口。
土鍋飯
用土鍋烹制的米飯。其飯粒軟、味香、富含營養(yǎng),比一般鐵、鋁鍋烹制的米飯可口。按哈尼族是老人才能享用的米飯。土鍋是用一種黏糯性紅土或紫米黑土燒制而成的古老炊具,有大有小,越燒硬度越強。土鍋飯的烹制是將淘洗后的米盛入鍋內(nèi),加清水至過米3厘米,再將土鍋加蓋放在三腳架上燒煮,待水燒干,以炭火燒烤30分鐘即可食。平時哈尼族對大米飯的烹制簡單,把米淘洗浸泡,放入大鐵鍋內(nèi)煮至半熟,澇出來放入筲箕淘干米湯后倒入甑蒸熟即可食。
糯米粑粑
糯米在哈尼族的生活節(jié)日中是不可或缺的糧食,與哈尼族的生活習俗和文化有密切聯(lián)系。糯米粑粑的節(jié)日節(jié)慶、祭祀日人們相互贈送的主要禮品,也是新媳婦回娘家拜年、插秧時節(jié)、親朋友好友相互贈送的禮物。不管親戚或朋友,也不管本民族還是外民族,凡前來參加節(jié)日活動的都要送一份糯米粑粑,讓其帶回去給家人品嘗,這是哈尼族最起碼的禮節(jié)。糯米粑粑用蒸熟的糯米精制而成。先把精選的糯米用甑子蒸熟,然后趁熱放在專用杵槽中,用專用木棍搗黏后,取出在簸箕中攤平,用碧綠新鮮的葉包裹后即可當場食用。糯米粑粑潔白柔軟,糯而不膩,如里蘸上炒香研細的花生,更是軟硬適中,清新醇香。每包糯米粑粑約一斤重,因選用新鮮的芭蕉葉子包裹,保鮮功能極好。哈尼族比較忌諱“單”數(shù),糯米粑粑送人時,習慣搭配一顆雞蛋或鴨蛋。對哈尼人來說,爽口噴香的糯米粑粑,就是逢年過節(jié)時饋送親友的最好禮食。
獨具特色的哈尼佳肴
哈尼族是待客熱情豪爽的民族,逢節(jié)有茶酒,遇客有宴席,以燜鍋酒、蘸水雞為主食的美味佳肴是哈尼族熱誠待客的最高禮節(jié)。
雞肉蘸水
蘸水,哈尼話叫“齋歐”,哈尼族吃飯,餐桌上必須要先擺蘸水碗,有“碗王”之美稱。哈尼醮水配料十分講究,蘸什么菜就配什么佐料,甚至一道菜專做一碗蘸水。哈尼雞肉蘸水主要用料是當?shù)禺a(chǎn)的香料作物,如薄荷、香老、大蒜、生姜、胡椒、辣椒等,外加煮熟的雞肉余種,先將佐料洗凈切細,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好放入大碗,用新鮮熱雞湯調(diào)制。哈尼雞肉蘸水、香、苦、涼、麻、辣味俱全。綠中透黃,清香可口。
哈尼豆豉
哈尼豆豉被當?shù)厝朔Q為“哈尼味精”,是哈尼族最主要、最有物色的調(diào)料制品,是哈尼蘸水的主要配料,也是哈尼特色菜的主要原料,如豆豉煮泥鰍、豆豉煮螺師、豆豉炒茄子、豆豉煮南瓜葉、豆豉煮芋菜、豆豉煮青椒。生呈黑褐色,烘熟味香開胃。主要原料是新鮮黃豆。其制作方法是,將黃豆煮熟后,裝入隔有干芭蕉葉子的蘿筐,包蓋嚴實后讓其發(fā)酵。等到豆子表面生出霉菌放出有臭味時,就將其倒入大木盆里,將豆子剁為豆泥。然后放入適量花椒、碎辣椒、食鹽等調(diào)味作料均勻地攪拌在豆泥中,捏成小豆團或小豆餅,用火煙熏干透后即可儲備食用。豆豉還可入藥,將其燒焦后研細用溫開水沖服,治療腸胃疼痛不適、腹瀉和嗝食腹脹等,效果極好。
腌酸肉
哈尼族傳統(tǒng)的腌肉酸中帶香,味道極美。酸肉的腌制過程很講究,先將米用慢火炒香,磨成米粉;將要腌的肉或骨頭切成小塊,放入大盆里拌鹽、八角、白酒、辣椒、花椒,最后與炒米面一塊兒拌勻,加蓋捂一個小時之后放進罐里,腌上半年就可以食用。哈尼酸肉食用放法多樣,或蒸或燒或煮,味道酸中還香,油而不膩,口感奇特,十分開胃。
腌酸筍
酸筍是哈尼族的家常菜,又是做湯菜時主要的配料,用途十分廣泛。腌制酸筍是哈尼人的傳統(tǒng)習慣,每年七、八月家家戶戶都要腌酸筍。人們把從竹棚里砍來的一籮籮鮮嫩的苦竹筍,剝?nèi)テ,切成手拇指大水白條塊,或切成絲狀,用清水泡在大土罐里腌制,一個月后即可食用。腌泡的時間越長,酸勁越大,若沒被油沾染,可保存到兩三年。用酸筍炒或煮田螺、牛肉、雞鴨內(nèi)臟等帶腥味的菜,可去其腥味。酸筍亦可用鹽巴、辣椒、味精、花椒等佐料涼拌后食用。它既是一種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也是哈尼人民治療肚子疼、燙傷的一付“秘方”。
腌螞蚱
哈尼梯田盛產(chǎn)螞蚱,將剛從梯田捉來的螞蚱倒入沸水中,煮沸三到五分鐘,撈在筲箕里晾干。用手揉去螞蚱的雙翅和腳,撒入適量的鹽、辣椒粉、花椒粉,灑數(shù)滴酒,輕輕揉勻,腌入罐中,兩三周后就成了清香潤口的哈尼螞蚱酸菜。
臘肉豬腳
綠春哈尼族的臘肉豬腳別具一格,風味獨特。先將豬腳剁開,抹上食鹽、辣椒、花椒,再灑些酒,然后放在盆里,后上4個小時左右,待鹽味、香味都滲透到了肉里后,用微火將肉熏烤,或者懸掛在自然地烘干、熏制,經(jīng)十天半月,甚至一年長時間煙熏,加之火塘燃燒過的樹蔸或樹樁的余味存留在臘肉上,其香臘味十分特別。以臘肉豬腳肉作禮品、款待賓客,是哈尼人代代相傳的習俗。
葉子包燒泥鰍
以鮮泥鰍為原料,將泥鰍洗凈,灑上食鹽,用燒香后春細的豆豉、辣椒粉攪拌均勻,把泥鰍用鮮芭蕉葉、青菜葉包扎好,葉子包多層,再把包好的泥鰍放在火炭灰里焐10-20分鐘,待外層的葉子燒焦時,內(nèi)包的泥鰍即可食,其味鮮美香辣。
竹筒煮肉
以鮮瘦肉為原料,先砍好一節(jié)竹筒,一邊留節(jié),另一邊開口,用清水洗凈筒內(nèi),把肉片放入筒中,加清水,筒口朝天,用無毒葉塞住,放到火堆里燒煮。待筒內(nèi)水煮沸取開葉塞,加適當豬油、食鹽后,繼續(xù)煮幾分鐘即可食。
牛或羊肉湯鍋
以新鮮牛羊肉為主要原料,將剛宰殺好的牛,連筋、肉、骨、血洗凈,砍成塊狀和五臟一起盛煮,煮至肉熟,取也肉塊切成小片,用薄荷、花椒、辣椒、食鹽、味精、肉湯做成蘸水,將肉片放進蘸水里蘸吃。
?嗄憶霭
以新鮮牛腸為原料,宰殺牛時,將小腸的分泌物以棕葉濾去渣物,在過濾所得的汁液滴入?嗄懀c食鹽、辣椒、切碎的青菜、蘿卜絲攪拌即可食用,其味苦涼,是哈尼族在舉行喪禮時必做的一道菜。
白旺
傳統(tǒng)生食飲俗,也叫頭刀菜。主要原料是豬血、鮮蘿卜、苤菜、青菜、蒜、魚腥草、車前草等可生食的綠色蔬菜。以一底部撒有少許鹽的盆盛接殺豬時剛溢出的豬血,兌適當?shù)睦溟_水或清水于血盆中,用一雙筷子按順時針方向飛速攪動,待起泡沫后,放入燒熟的瘦肉絲和炒香搗碎的花米,再把已切碎的蔬菜放入血盆中攪拌,然后加適當?shù)氖雏}、味精、草果粉、辣椒粉認真攪拌和,均勻壓平,待凝固結(jié)塊狀用尖刀劃成若干小塊即可食。其色鮮紅帶綠,味鮮香辣,性解膩,是哈尼族殺豬時必做的一道生菜。
糯米香白斬雞
以活雞、糯米為主要原料,活雞宰殺去毛洗凈、取出內(nèi)臟后,將整只雞放入鍋中,加入涼水,同時加入適量糯米一塊煮熟。然后把雞砍成塊狀,裝碗上桌,蘸雞肉蘸水食用。這是哈尼族過節(jié)時喜歡做的一道葷菜。
糯米血腸
以新鮮豬血、豬腸子、糯米、花生為原料,先將豬腸子翻洗干凈,把豬血加入到浸泡過的糯米、花生中,再加適當鹽、草果粉充分攪拌后,裝入洗凈的豬腸內(nèi)。將豬腸兩端用線扎緊,然后煮熟或蒸熟即可食用,也可切片油炸。這是哈尼族過年殺豬時的傳統(tǒng)菜。
魔芋
魔芋是綠春盛產(chǎn)的草本植物,生魔芋全株有毒,因而必須經(jīng)過魔碎、沸水煮、冷水漂洗浸泡這三道加工程序方可脫毒食用。先用棕樹技或者竹條把魔芋的還球形根莖刮碎,然后再加上燒煮過濾后的灶灰水,拌均勻,一碗一碗放進水里,煎煮2個小時左右成膠狀塊后,再切成薄片在清水中泡半個小時,就成為晶瑩剔透的魔芋片。魔芋菜的吃法很簡單,一般將大塊的魔芋菜洗凈后撕成小塊的形狀,然后打蘸水吃。還可以涼拌或者炒吃。魔芋不僅是美食,在醫(yī)學上還具有特別的功效:由于魔芋性溫、辛,可活血化瘀,解毒消腫,寬腸通便,主治損傷淤腫、便秘腹痛、咽喉腫痛、牙齡腫痛等病癥,同時還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排毒、開胃、通便、防癌、減肥、排毒等功能。
橄欖樹皮涼拌
橄欖樹皮涼拌菜是一道古老的菜肴,其制作過程較講究:選取大山深處野生的橄欖樹,用鈍刀刮下其厚實、鮮嫩的樹皮,呈粉末狀備用,再選健壯豬的純凈瘦肉適量,剁成肉泥放入油鍋里炒香,加鹽、蔥泥、蒜汁、花椒等與樹皮拌均勻即可。此菜作為喜慶佳宴上的一道名菜,微澀回甜、清香自然,具有清涼解毒,提神益氣之功效,是藥菜結(jié)合的典范,深受喜愛,多年不衰。特別在酒宴上,它既是下酒的佳肴,又是醒酒的良方。
炒田螺
田螺,素有“天然鈣中鈣”之稱,螺殼、肉都含有中富的天然鈣,是哈尼人補充人體鈣和蛋白質(zhì)的重要渠道,也是餐桌上一道鮮美的菜肴。田螺食法很多,如煮酸筍、煮薄荷等,可連殼炒,也可去殼炒肉。田螺在清水里泡一天晚上吐盡腹中泥漿后,割去尾部,把鐵鍋燒熱放進螺螄干炒幾分鐘,放適當食鹽不停地攪動,待水分炒干后再放油、豆豉、花椒、辣椒、薄荷或酸筍和清水煮上30分鐘左右即可食。哈尼族俗語說:“螺螄煮一個,可甜十碗湯”,可風螺螄湯的鮮美無比。食帶殼炒田螺是一件十有趣的事,挾起一個螺螄,用筷頭在螺蓋上往里搗一下,現(xiàn)用嘴輕輕一吸,螺肉就滾進嘴里,既有味又有趣,真是知其味、樂無窮!
燜鍋酒
綠春是哈尼族一直就有釀燜鍋灑的習俗,自古流傳“身體好、家庭和睦、運氣好的人或家庭才釀得出上等好酒”的說法。燜鍋酒,顧名思義,就是酒不往甑外流出來,而是從直接燜在甑子內(nèi)的一個器皿里取出來的。哈尼燜鍋酒釀配方法與其他燒酒有所不同。釀制方法與其他燒酒有所不同。釀制時,先把稻谷、高梁、蕎子在甑里蒸到皮破裂,再裝進罐里密封捂7至10天進行發(fā)酵。發(fā)酵后從罐中取出放入甑里,在甑的下端放一個接酒的器皿,用裝有冷水的鐵鍋或銅鍋,緊蓋住甑子口,并隨時保持冷涼,這樣就開始釀酒了。釀酒最關(guān)鍵的是制作酒曲。民間做酒曲、釀酒最差鍵的是制作酒曲。也有一些忌諱,一般要選擇在吉日。燒酒時,要特地邀請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來品酒,客人進門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還要到灶邊生火,以示對灶神、酒神的尊重。釀酒師一般由她虔誠地揭開銅鍋,取出酒來,頓時,濃郁清醇的酒香彌漫到整個寨子的上空,親朋好友、酒友們不請自來,集聚在主人家嘗酒。綠春哈尼燜鍋酒,營養(yǎng)好,不上頭,具有醇香甘冽的特點,入口清香濃烈。
全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以元江為界,元江以東屬于滇東高原區(qū),元江以西為橫斷山縱谷的哀牢山區(qū)。全州最高處為金平縣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米;最低處在河口縣南溪河口,海拔76.4米。境內(nèi)河...【更多簡介】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