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漠明珠——紅堿淖
紅堿淖景區(qū)位于陜西省神木縣境內(nèi),處于黃土高原與內(nèi)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交匯處,海拔高度1100米,大陸性季風氣候。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狀,沿岸有七條季節(jié)性河流注入,紅堿淖是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1995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現(xiàn)已被國家評為“AAAA”級景區(qū),是陜西省十大自然風景名勝區(qū)。
早期,紅堿淖還是神木境內(nèi)禿尾河上游一個正常河谷盆地,來自上游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通過宮泊海子(位于神木縣瑤鎮(zhèn)境內(nèi))向東南外泄。但到晚更新世晚期,由于風沙堆積物沿木獨兔梁(爾林兔境內(nèi))北麓向東移動,逐漸將宮泊海子一帶的古河道堵塞。隨著風沙不斷堆積,低洼的河谷被掩埋,地面逐漸抬高到與西部梁崗北麓一致,并形成地表分水嶺。但此時紅堿淖一帶尚未形成湖泊,是一片沼澤濕地。
據(jù)神木縣志記載:20世紀20年代,湖址仍為蔥郁豐茂的天然牧場,一條大道貫穿南北,是蒙漢交往的重要通道。由于該地含大量的紅堿和水分,地面呈鐵銹色,故原稱“紅堿濕地”,后積水逐年增加,遂成水潭,改稱“紅堿淖”。
紅堿淖被稱作“昭君淚”,來自當?shù)匾粋美麗的傳說。據(jù)說王昭君當年遠嫁匈奴,走到爾林兔草原,即將告別中原,下馬回望,想到從此鄉(xiāng)關萬里,恐怕一輩子也難以回還,頓時千般感慨、萬般惆悵洶涌心間,這一駐足,便流了七天七夜的眼淚,于是就形成了這一汪六七十平方公里的紅堿淖。王母娘娘為此感動,便派七仙女下凡,仙女們各持一條彩帶,從七個不同的方向向其走去,于是現(xiàn)在就有了七條季節(jié)河同時流入“昭君淚”。
門票:50元
交通:紅堿淖景區(qū)交通便利,通往景區(qū)的旅游專線有錦大路、麻瑤路和環(huán)湖觀光路;神木汽車站有班車發(fā)往紅堿淖,車程約2小時。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