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古稱"絞纈",是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疙瘩花。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大倉、廟街等地至今仍保留著這一傳統(tǒng)技藝。到過大理旅游的人都知道周城是著名的扎染之鄉(xiāng),卻忽略了紅河源頭的另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巍山。其實在2003年巍山就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扎染藝術之鄉(xiāng)”。
扎染的方法別具一格,舊籍曾生動描述了制作扎染的工藝過程:“‘擷’撮采線結之,而后染色。即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余則入染矣,其色斑斕。”扎染的主要步驟有畫刷圖案、絞扎、浸泡、染布、蒸煮、曬干、拆線、漂洗、碾布等。
巍山的扎染原料為純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染料為蒼山上生長的廖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工藝過程分設計、上稿、扎縫、浸染、拆線、漂洗、整檢等工序。制作時,根據人們喜歡的花樣紋式,用線將白布縛著,做成一定襞折的小紋,再浸入染缸里浸染。如此反復,每浸一次色深一層,即“青出于藍”,浸染到一定承擔后,取出晾干,拆去纈結,便出現(xiàn)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這些圖案多以圓點,不規(guī)則圖形以及其他簡單的幾何圖形組成。
巍山彝族扎染采用天然植物染料,發(fā)揮傳統(tǒng)民間扎花工藝特色,做工精致、當然精美、圖案新穎多變,具有古樸、典雅、自然、大方的特點,既有較高明的藝術欣賞價值,又有較強的實用性。彝族扎染有藍染、彩染、貼花等系列產品。制成品有臺布、壁掛、門簾、衣服、裙、帽、包、地毯及各種面料。用戶可根據各種圖案花布,用來制作衣裙、圍腰、被面、床單、門窗、窗簾、桌椅帽等。
(圖文:山鬼的新浪博客)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