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漲票價有助故宮“削峰填谷”?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要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但是,去年故宮博物院的客流量達到1456余萬人次,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中居首位;特別是十一期間,創(chuàng)造了單日客流量17.5萬的年度紀錄,與測算的3萬人的文物安全客流量相距甚遠。
鑒于客流量的節(jié)節(jié)攀升,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平安故宮”等一系列舉措,為文物的安全保駕護航,最近,又召開了“票務政策調整方案”研討會,擬進一步加大淡旺季票價價差。調整票價對調控客流量到底有多大意義?我們聽聽專家學者的說法。
“平安故宮”
實施一年
尚待調控人流
2013年4月,《“平安故宮”工程總體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通過。近日,在“平安故宮”工程實施一周年通報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除了建議盡快出臺《故宮保護條例》外,也提到了故宮持續(xù)走高的客流量,是故宮博物院面臨的一大壓力。
盡管每周一閉館為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古建和一線工作人員贏得了一定的“喘息”時間,但隨著旺季的到來,每天居高不下的人流仍然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大困擾。尤其是大客流、超大客流等情況的頻頻出現(xiàn),不斷考驗故宮博物院的接待能力和安防水平。此前有專家表示,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讓古建筑的彩畫和朱紅色墻面褪色,過多的接觸和踩踏也會對文物造成影響。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也談到,人流量過大,對觀眾的參觀質量無疑帶來很大影響,對游客的人身安全也會帶來潛在的危險。因此,調控人流無疑迫在眉睫。
旺季門票漲價勢在必行?
由于故宮的地位特殊,是全國人民都向往的地方,人們到北京首先要看的就是故宮,即便已推行多項舉措,如增加售票窗口,減少排隊擁堵現(xiàn)象;加大預約和非現(xiàn)場售票,提前建立預警機制;改善安檢,避免檢票入口擁堵;啟動客流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時掌控流量分布,精確疏導;擴大開放面積,優(yōu)化參觀路線以疏散觀眾等,但整體收效并不明顯。因此,調整票價引導錯峰參觀,正成為故宮博物院考慮的一項“減負”措施。為此,故宮博物院近日召開了“票務政策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研討會。如何通過票務政策調整,使觀眾能更合理地配置參觀時間,實現(xiàn)數(shù)量的“削峰填谷”?單霽翔稱,故宮或將實行多方面的試驗。
一是擬加大淡旺季票價價差,適當調高旺季門票票價,降低淡季門票票價,引導客流錯峰參觀,并將旺季縮短一個月。目前,故宮旺季開放時間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共7個月。根據(jù)統(tǒng)計顯示,觀眾參觀高峰主要出現(xiàn)在七八月份,其次是九十月份。而現(xiàn)行的旺季時間覆蓋較長,缺乏針對性,分流效果不顯著。調整方案建議,旺季開放時間調整為5月1日至10月31日。同時,淡季開放時間由現(xiàn)行的每年11月1日至來年3月31日,調整為11月1日至來年4月30日。
二是將面向喜愛古代宮殿建筑、宮廷歷史文化、歷代文物藏品、專題展覽陳列的社會群體,推出年票制度,滿足他們多次來訪故宮的需要。但如遇暑期、“五一”、“十一”、春節(jié)假期,不能使用年票,以便錯峰。
另外,在冬季設免票日,游客事先網(wǎng)上登記、領取門票;同時,旺季高峰時段窗口不賣票,同樣實行網(wǎng)上預約購票。
除了調整門票價格,也有評論者指出,嚴格科學地控制參觀人數(shù),才是最有效、最根本的保護措施。
與其調價限流不如改變管理方式
不過,對于故宮博物院調控人流的舉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認為,調價和限流恐怕都不是最有效的辦法,更可行的是改變管理方式,使參觀有序化。
在孫華看來,盡管在國內重要的文物旅游景點中,故宮博物院的票價確實是比較低的,但由于會對其他旅游景點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在當下很多地方的票價都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故宮博物院如果調整票價,或者說旺季漲價,仍然可能會產(chǎn)生負面的連鎖效應。
“故宮現(xiàn)在開放的地區(qū)主要是中軸線,事實上,故宮有左中右三線,現(xiàn)在故宮也在積極地籌劃開放更多區(qū)域,據(jù)說今年能開放到65%,2016年則能達到76%。但即便這些區(qū)域開放了,很多游客并不會去,或者不清楚。另外,很多導游急著趕時間,經(jīng)常是帶領游客直接從前門走到后門,穿堂而過,并沒有好好地進行導覽,這使得故宮的中軸線很擁堵,其他一些地方則人極少,甚至可謂人跡罕至。要改變這種狀況,其實最好是改變故宮游覽的管理方式,更科學地規(guī)劃人流、重新進行導游組織,而不是讓觀眾隨便在里面亂轉。像韓國的景福宮,就是采用旅游者一批到齊后,十幾人或二三十人由院方導游帶進去,所有觀眾都不能自由參觀,也不讓外面的野導游、‘黑導游’隨意進出。故宮自己培養(yǎng)的工作人員,先走哪里,再走哪里,心中有數(shù),就可以把人流有序地分開,而不是所有人都集中在中軸線上,這樣問題才能比較有效地解決。故宮有自己的導游管理,也可以避免文物遭到隨意性的破壞?梢哉f,故宮改變現(xiàn)有的導游管理制度,既有利于紓解故宮壓力,又有利于保護文物!
另外,孫華談到,現(xiàn)在的故宮博物院也不是完備的大故宮,還有兩部分可以納入進來!爸猩焦珗@和勞動人民文化宮是明清社稷壇和皇室家廟,二者沿襲了周代以來‘左祖右社’的禮制建造,本來就是故宮博物院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能還故宮一個完整性,面積將大大擴展開去,大家就不會全部擠在御花園了。如果再跟景山‘合璧’,更可最大限度地拓展故宮的空間,讓觀眾更好地分流!
當然,在國慶等重大節(jié)假日期間,故宮確實“超載“過多,實行游客限制,按照先來后到的規(guī)則,一撥一撥地進去,也是必要的。
分院分擔人流
尚需假以時日
除了拓展本部,故宮博物院北院區(qū)項目其實已開始實施。此前,單霽翔預計,北院區(qū)開放以后,每年將迎來不少于300萬的觀眾。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qū)選址在海淀區(qū)上莊的南沙河畔,整體規(guī)劃用地47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準備安排12.5萬平方米的建筑。其中最主要的是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旨在解決故宮博物院大量大型珍貴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繪畫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科學保護和有效展示的問題,同時把文物修復的傳統(tǒng)技藝,即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技能展示給公眾。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規(guī)劃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實現(xiàn)開放展示,公眾可以參觀文物藏品保護修復的過程。而博物館展廳規(guī)劃面積達到55000平方米,加上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規(guī)模相當可觀。
不過,孫華認為,分院即便建成了,一開始對緩解人流壓力的作用可能不會太明顯。“我們都知道,故宮旁邊就有一個國家博物館,收藏著很多國家珍貴文物,但進國博的人并不太多,而進故宮的人卻持續(xù)暴漲。因為故宮是封建王朝的象征,宮殿本身就是一座展品,很多人是沖著其建筑而去的。當然,北京地區(qū)的觀眾,以后還是會往分院走的,漸漸地,知道的人多了,可能吸引力就會慢慢增強。”
鏈接:
故宮門票價格
13年未變
故宮現(xiàn)行門票價是2002年制定的,至今已有13年未做調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153家5A級景區(qū)門票的均價為109元,高于平均價格的有69家,低于平均價格的有84家。故宮就是這84家中的一家。
在所有5A級景區(qū)中,門票價格在100元至200元的有81家,占52.9%;50元至99元的有39家,占25.49%;門票價格在200元以上的有11家。5A級景區(qū)門票平均價格,西部地區(qū)高,東部地區(qū)低。
與故宮同為國家5A級景區(qū)、且同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單位的景區(qū),門票價格大多高于故宮。
故宮為何不免費開放?
2008年1月23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了《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通知》,其中寫明:“文物建筑及遺址類博物館暫不實行全部免費開放,繼續(xù)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現(xiàn)役軍人、殘疾人和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體實行減免門票等優(yōu)惠政策!
故宮門票收入去哪了?
按照《財政部關于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故宮門票收入作為非稅收入直接上繳國庫。故宮事業(yè)發(fā)展的經(jīng)費主要靠國家財政撥款。
“平安故宮”工程
據(jù)了解,“平安故宮”工程主要包括故宮博物院北院區(qū)建設、地下文物庫房改造、基礎設施改造、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監(jiān)測、故宮安全防范新系統(tǒng)、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共7個子項目。一年以來,7個子項目都相繼啟動,并取得階段性成果。譬如,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已啟動與東城區(qū)人民政府、蘇州王嘉良緙絲世家工作室的合作項目,先后合作成立了宮廷家具文物、車馬轎輿類文物、中和韶樂類文物、緙絲類文物、金屬文物5個修復工作室,開展了嵌琺瑯漆器文物修復項目等。不過,單霽翔表示,“黑導游”和參觀人流居高不下,依然是故宮保護上的兩大問題。
單霽翔介紹,故宮博物院自去年開始引進安保公司,實現(xiàn)安保社會化。這些保安承擔了安全巡邏、協(xié)助駐院派出所治理非法“一日游”、救助觀眾突發(fā)情況等職責。然而,苦于故宮沒有“執(zhí)法權”的掣肘,他們難以用法律武器維護故宮及觀眾的“平安”,執(zhí)勤過程中但凡遇到問題,只能以“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來被動面對。因此,他呼吁有關部門予以重視,“盡快在故宮博物院成立專業(yè)執(zhí)法隊伍,用法律武器清除這些‘頑疾’,讓‘黑導游’等不法分子毆打保安的鬧劇不再上演!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