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銷煙池及虎門炮臺舊址
歷史舉起如椽的大筆,在這塊熱土上譜寫出抗敵御侮、氣壯山河的光輝篇章,書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這塊英雄的土地,浸透著先烈們的熱血,凝聚著虎門軍民的愛國情懷。那舉世矚目的銷煙池舊址、雄居珠江口的虎門炮臺舊址以及一尊尊銹跡斑斑的古炮,至今仍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悲壯的歷史,吟唱著感人的民族精神。它們構成一道道壯觀的歷史風景線,成為一座永恒的歷史豐碑,一所立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殿堂。找尋歷史的遺跡,我們一起來感受舊址尚存的風光,讓歷史見證鑒千秋。
林則徐銷煙池,位于虎門鎮(zhèn)口村南面。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欽差大臣林則徐的主持下,清朝軍民就在當時開挖的兩個池內,用鹽鹵水泡浸,再加生石灰的方法,銷毀英美鴉片237625斤。銷煙之法,向來以火燒。焚燒后,必有殘膏余瀝滲地,積慣熬煎之人,挖地取土,竟能十得二三,其流毒仍難盡絕。林則徐等廣咨博采,知鴉片最忌鹽鹵及石灰。凡以煙土煎膏者,投以灰鹽,即成渣沫,不能成膏。然逐箱煙土,皆用灰鹽煮化,則鍋灶之設,需累百盈千,難于照管,轉茲偷漏;若少設鍋灶,又費時難煮。
林則徐經(jīng)再四酌商,定于此地海灘高處,挑挖兩池浸化。其池平鋪石底,縱橫各十五丈余,四旁攔樁釘板,不令少有滲漏;前面設一涵洞,后面通一水溝;池岸周圍,廣樹柵欄,中設棚廠數(shù)座,為文武員弁查視之所。
其銷化過程,先由溝道車水入池,撤鹽成鹵;所有箱內煙土,均過稱造冊,逐個切成四瓣,投入鹵中,泡浸半日;再將整塊燒透石灰,紛紛拋入池內,傾刻便如湯沸;民夫各執(zhí)鐵锨木耙,立于跳板,往來翻戳,務使顆粒悉化;俟至退潮,啟放涵洞,渣滓隨浪送出大海,并用清水涮滌池底,不任涓滴余。若甲日第一池尚未涮清,乙日便用第二池,其泡浸翻戳如前法。
林則徐銷煙后,這兩個池已廢棄湮沒。1972年重新發(fā)掘復原。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