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rèn)識歷史
永興島上最早的住客是漁民,出海打漁難免遭遇不測,為保平安及滿倉而歸,祭拜海神是必不可少的儀式。
陳亞生是永興村的漁民,已經(jīng)來島十多年,出海經(jīng)驗(yàn)很豐富,熟悉西沙群島一帶的海事,我搭乘他的敞篷小船去了次十多海里外的七連嶼。海上風(fēng)浪很大,永興島旁有條深海溝,去七連嶼必過,當(dāng)時(shí)滾滾巨浪一波接著一撥朝我們的小船壓來,由于視角關(guān)系,浪頭似乎懸在空中朝頭頂壓來,小船如秋風(fēng)中的落葉那樣隨浪飄搖,我的心情是陡然震蕩。
回來后我跟陳亞生開玩笑說那么美麗的地方,那么夢幻的海水,不過以這樣的方式去那里也太危險(xiǎn)了。陳亞生說這里的漁民每逢初一和十六都要拜神,出海前更要到海神廟里去上柱香。
永興島上的海神廟在島西,是座敞開的單開間小屋,黑黑的屋內(nèi)僅能容納幾個(gè)人,貼著小片瓷磚的供臺上和地下擺著幾只大小不等的香爐。陳亞生說漁民們心中有自己的菩薩,拜觀音、拜媽祖,凡是能保佑自己的都拜。
廟外墻角一隅樹立了一塊工程銘碑,記載了這座海神廟是由中建公司捐款于1993年12月在原址修葺重建的。
海神廟再往北走幾步就能看見一座兩層樓的碉堡狀建筑,樓頂一方一方的墻垛如張口的牙齒般呲向天空,墻面上開著黑呼呼的小孔,這就是法國侵占中國南海時(shí)所建的"法國炮樓"。永興島上的炮樓遺跡有兩座,一座是建于1933年的法國炮樓,一座是建于1939年的日本炮樓,2012年11月三沙市永興島文物建筑修復(fù)工程對這兩座歷史遺跡開始了整修加固工作。法國炮樓寬5.08米,深3.69米,建筑面積27.3平方米。
炮樓前的綠草地上盛開著紫色的牽;,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一只生銹的廢棄輪胎也靜靜地躺在草地上。時(shí)過境遷,永興島上的青草一茬接著一茬年復(fù)一年地泛綠,永興島終于回到了中國人的手中,法國炮樓人去樓空,如今保留它、修繕?biāo)彩墙o后人留存了一堂直觀的歷史課。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