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景區(qū)主要建筑有芙蓉樓、聳翠樓、玉壺亭、三角亭、半月亭、送客亭、古碑廊等
送客亭旁的門坊名為龍標(biāo)勝跡門,建于清代晚期,也稱“三絕門”。門高12米,門寬7米,門坊正中為大型泥塑的王少伯送客圖,左右為春、夏、秋、冬四季圖。泥塑使用古代“堆塑”工藝,材料主要是桐油、石灰、糯米。這些泥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世所罕見,為第一絕。令人贊嘆不已的是,牌坊高達三丈多,卻面向臨河處傾斜了兩尺多而不倒,是為第二絕。據(jù)專家考證,其傾斜度已超過了意大利比薩斜塔的斜度。門楣正中是一個指南針,上南下北,與常人見到的指南針上北下南正好相反,是何緣故,至今仍為千古之謎,此乃第三絕。龍標(biāo)勝跡門更是黔陽古城旅游的標(biāo)志,舊時行船看到此門,便知黔陽縣城到了。
走出芙蓉樓,沿江而上,便可來到古城入口之一的中正門。中正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城門。原有城墻明朝前為土墻,正統(tǒng)十四年(公元1450年)重修。明成化八年(公元1473年)又拓之東北,周長5華里,皆備哨所。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間皆多次復(fù)修,現(xiàn)為紅砂石壘砌的拱門,門洞赤褐色巨石由于風(fēng)化侵蝕,凸凹不平,可想年代之久遠。1938年戴笠在黔城辦軍統(tǒng)特訓(xùn)班,第二期結(jié)業(yè)時,蔣介石親臨視察,應(yīng)戴笠請求在西門城樓上題寫了“高瞻遠矚”匾額。后蔣介石出西門、經(jīng)芷江回重慶。為求吉利,戴笠撰寫碑文,并將西門改為“中正門”。
由中正門而入,即可踏進有著2200年歷史的黔陽古城
城內(nèi)明清街巷格局保存完整,文物古建星羅棋布,被譽為“江南古建筑博物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南正街。南正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古城南面,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知縣龍光甸主持修建。路面中間用1米寬青石板橫鋪,下有溝渠,兩旁以0.8米寬青石板作直線連接,全長330米,寬3至4米,總建筑面積17600平方米,并有過街券門兩處。街道兩旁均為店鋪或窨子屋,為明清時所建商埠繁榮之地。街坊兩旁房屋均裝有卷棚板,屋檐均為S型上翹,并有封火墻,屬典型的清代建筑風(fēng)格。
走出古城,沿東門大街拾階而上,便可來到鐘鼓樓。
鐘鼓樓座落在東邊古龍標(biāo)山普明寺內(nèi),為國際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宋熙寧中(公元1071年),明正統(tǒng)十四年(公元1449年)毀于兵火,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重建,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鑄鐘于樓。鐘鼓樓為三重檐方亭尖頂木結(jié)構(gòu),占地200平方米,高14米,有旋梯可上,各層有矮欄,四面開敞,登高望遠,龍標(biāo)十二景盡納疏欞短檻之中。鐘鼓樓內(nèi)、外側(cè),分別有千年鐵樹和古樟樹,都是普明寺的遺存,也是古城歷史的活化石。
除此之外,古城還有眾多美景、美食,眾多故事、人文等待著大家的探索及體驗。
湖南古稱“瀟湘”,地處華中偏南。這片山明水秀的土地對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孕育了毛澤東、劉少奇、蔡鍔、譚嗣同、曾國藩等歷史風(fēng)云人物,使人們對它充滿了敬意。這里有范仲淹留下千古絕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有傳續(xù)古代人文傳統(tǒng)的岳麓書院,有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獨立寒秋”、“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橘子洲頭,更有景色奇絕的張家界,古色古香的湘西小鎮(zhèn)鳳凰,2000年前就已..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