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建古街道
走出芙蓉樓,步行不到100米,就能看見一座巍峨的城樓,紅砂巖的門樓保存較完整。這就是黔陽古城另一標志性建筑——西門,民國時期改為“中正門”,如今門楣上的三字即為軍統(tǒng)大特務戴笠所書。黔城因扼沅江、舞水要塞,乃大西南之門戶,故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清時已經(jīng)成為重要軍事城堡,城中原有五座城門,現(xiàn)僅存中正門。
進入古城,到處有丁字路,古街鋪青石板,民居排列密集。店鋪鱗次櫛比,過街拱門層疊,巷子曲里拐彎,窨子幽深曲遠,還有高高的風火墻,翹翹的屋檐角,雕花的木窗戶,古樸的柜臺子,都記載著古城年代的久遠。黔城的古建筑分布合理,沅水、舞水河岸為城墻和各類樓宮,城內建有各類寺廟、宗祠、戲堂、書院、客棧、別墅、窨子。建筑結構以一層至兩層居多,三層較少,以木結構為主,伴有磚木結構,為小青瓦坡屋頂。建筑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色調。建筑布局為九街十八巷,即在主要街道以外配以小巷道。
古城南正街為舊縣衙所在地的民情建筑風格古街,全長200米,寬80米,總面積16000平方米,街內青石板、木屋、祠堂、窨子屋、馬頭墻、銅錢漏、八字衙門門樓等古建筑古色古香,是千年古城的歷史見證。
古城萬壽宮建在沅水岸邊,正門為方形石柱砌成的三層浮雕石拱門,兩側和四周鑲嵌著石板浮雕,宮內天井式古戲臺鏤刻拱頂,邊欄雕花,過道青石鋪地,廂房、看臺環(huán)抱,并在左側建有趙公元帥正襟圍坐的財神殿,右側建有會館,為豫章商賈、會館鄉(xiāng)紳議事之地和文化藝人說書演唱之處。數(shù)百年來,作為江西會涫的萬壽宮,來自贛江兩岸的行商坐賈、名流俗子聚集于宮商議,為龍標人們廣施善舉,普結善緣。
圖片來源:新浪博主 吾行吾攝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