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地區(qū)的吉隆溝是“蕃尼古道”的起點,松贊干布曾在此迎娶尼泊爾公主,蓮花生大師通過這里入藏傳教。滿清時期,大清還在這里上演過一場反侵略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的西南麓廣泛分布著一些裂縫,這些裂縫因為海拔較低,成為山兩邊國家來往的通道,吉隆溝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在歷史上,吉隆溝有個著名的名字,叫作“蕃尼古道”。正是它的出現(xiàn),開啟了西藏與尼泊爾千年間的交流往來——古道上的吉隆鎮(zhèn),處于古道的中心位置,松贊干布選擇在此建行宮迎娶尼泊爾赤尊公主,蓮花生大師選擇在此作為入藏傳法的第一站……
另一方面,古道也帶來了殺戮和兵禍:乾隆年間,控制尼泊爾的廓爾喀從吉隆入侵西藏,大肆燒殺搶劫,震怒的乾隆皇帝派大將軍?蛋差I軍將廓爾喀擊潰,收復了領土,并一直打到廓爾喀的首都陽布(今加德滿都)附近……
蕃尼古道
左手玫瑰,右手菩提
吉隆溝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qū)的吉隆縣境內(nèi),隱藏在吉隆藏布峽谷中段,是一條又深又長的溝,海拔僅有2000多米,和喜馬拉雅山系動輒數(shù)千米的高度相比,這一段實在低矮。這條裂縫一路延伸到山另一邊的尼泊爾,貫穿了整個喜馬拉雅山——古人將這條天然通道稱為“天賜之路”,而后世則將這條通道稱為“蕃尼古道”。
關于古道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初。當時的西藏正處于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統(tǒng)治之下。當時,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向鄰國泥婆羅(今尼泊爾)求親,迎娶泥婆羅王的女兒赤尊公主入藏,迎親的隊伍在“芒域”迎接——這個芒域,也就是今天的吉隆溝。
相傳松贊干布到吉隆迎娶赤尊公主入藏時,赤尊公主見古道沿途風景優(yōu)美、山清水秀,就將帶著的三尊釋迦牟尼佛像留下一尊,然后在當?shù)亟⒘伺涟退。今天的人們來到這里,依舊能夠看到這座石木結構,帶有濃郁南亞風格的寺廟。寺廟整體呈方正的塔形,中心有樓梯盤旋可以到達頂部。寺外墻壁和門廊分別繪有壁畫,繪制精美、栩栩如生。據(jù)說,佛殿內(nèi)原本還有古老的法器,不過都在“文革”時期被毀掉,令人惋惜。
赤尊公主入藏,帶來了大量的工匠、僧侶,正式開通了西藏和尼泊爾之間的外交往來,這條新線路很快成為佛教傳播和文化交流的一條要道。僧侶們通過蕃尼古道到吐蕃傳法,使得佛教在吐蕃境內(nèi)得到快速發(fā)展。
這期間,不但有尼泊爾和印度僧侶由此入藏傳法,也有唐朝僧人通過這里進入印度前去求法。據(jù)《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記載,唐朝年間,先后有玄照、玄太、道方、道生、玄會等高僧,通過古道前往尼泊爾,再轉道去往印度求法……后人計算,這條大道比玄奘那條走了17年的“西行之路”近了許多。
在這些求法和傳法的高僧里,最著名的是蓮花生大師。公元755年,吐蕃國王赤德祖贊死后,吐蕃的貴族大臣發(fā)布了禁佛令,驅逐境內(nèi)的漢僧和尼泊爾僧。但是,即位的新贊普赤松德贊并不贊同這種做法,掌握權力的他開始謀求恢復佛教,還特地從印度請來蓮花生大師傳教。
蓮花生大師正是通過古道入藏的,在此歇息的蓮花生大師,認為古道具有天賜的靈氣,就將此地命名為“吉隆”,意為“歡樂村”、“舒適村”之意,從此,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西藏日喀則地區(qū),位于祖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銜阿里、北靠那曲、東鄰拉薩與山南,外與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接壤,國境線長1753公里。全地區(qū)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