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見證的繁華往事
里古橋的密集度,實在出乎人的想象——剛剛來到古鎮(zhèn)的入口處,你便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僅在短短幾十米的河道上,居然就有3座古石橋。它們平行排列在隴西河上,但橋身離水高度卻明顯不同。當?shù)乩相l(xiāng)說,如此設(shè)計布局,看似多余,實則保證了進出古鎮(zhèn)的暢通;枯水季節(jié),三橋并用,豐水季節(jié),至少有一橋可保通行。
這些古橋跨越的隴西河,本來是青衣江上游的一條支流。千萬年前,隴西河在上里附近沖積出一塊平原,良好的灌溉條件和肥沃的土地,再加上人們的勤勞開墾,使這片土地很早就富甲一方。
然而,上里的優(yōu)勢還不止這些,它的地理位置也極為特殊——上里東接名山、邛崍,西接蘆山、雅安,既是過去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物資聚散地。所以上里古鎮(zhèn)最初的名字“羅繩”,在當?shù)卣Z中就是驛站、關(guān)隘的意思。
在恍如昨日的千百年里,上里堆滿了名山的茶葉;邛崍的井鹽、竹器;康巴的馬匹;西藏的藥材、皮貨,以及異域各國的手工藝品、香料……馱著各種貨物的馬幫絡(luò)繹而來,又絡(luò)繹而去。老人們說,其實就在解放前,這里的集市也是熱鬧非凡的,“隔三岔五就有一個街市,街市的時候,除了各地馬幫將帶來的貨物擺滿一街,還有各路戲班的戲劇和雜耍表演。那時候,買貨的、采貨的,小食攤子、雜耍圈子,把上里堵得水泄不通,人聲鼎沸,騾馬嘶鳴,二三里外可聞!
作為一方財源匯聚的寶地,上里古鎮(zhèn)也有地理交通上的先天不足,它背靠大山,東、南、西三方都被隴西河及其支流環(huán)繞,這就使得修橋成為了上里交通的必須選擇。而這種背山面水的地勢,卻又符合了古人“負陰抱陽”的風水理念:傳統(tǒng)風水學認為,背山方有“靠山”,面水才能聚財。而上里的橋,自然也就成為了通往這座聚寶盆的財路——正所謂“橋通路通財路通,船來車來富貴來”。為了進出方便,貨運通達,上里多橋,也就不足為怪了。
它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稱。北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與南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面有成都、眉山、樂山3市,市域呈南北較長,東西較狹的不規(guī)則圖形。概括起..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