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的內地人來說,冬蟲夏草即使在你的眼皮底下你也認不出,而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牧民卻能夠分辨出那土褐色的草尖,一旦發(fā)現了就會在草尖周圍劃一小圓圈,而后雙手合十感謝佛的恩賜,其他的牧民也圍攏過來祝賀,看著他用彎頭小鏟謹慎地挖起草皮,輕輕拞出完整的蟲草,并且把挖起的草皮重新回填好,這樣既保護了草場,也保證來年還會有收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就這樣世代延續(xù)著。牧民們也會在現場出售剛采挖的蟲草,那價格肯定比商店里便宜得多,不過如果你是一名干部的話,千萬不要貪圖這個便宜而違反了紀律,紀律規(guī)定不準干部直接從群眾手中收購土特產,防止發(fā)生漁利群眾的事情,以免給心懷惡意的人造成攻擊的口實。
高山草甸還有一種奇異的青蛙,單從顏色看叫黑蛙更準確,這可是不敢想象的,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怎么也難以相信在4000多米的高寒地區(qū)還有這種精靈!這種蛙生活在草甸上不多的水洼池中,7月份偶然可以發(fā)現,個頭很小,通體黑色。“個頭很小”大概是蚊蟲等食物少的緣故,“通體黑色”大概是便于吸收陽關的熱量吧。筆者曾在林芝地區(qū)的展覽館見過類似的標本,標注的名稱就是“錯那蛙”,不知是不是巧合。蛙類多是生活在氣候溫濕水草豐茂的環(huán)境中,如此惡劣的高寒環(huán)境竟也有它的身影,一定是自然的造化,正如這區(qū)域里特有的一種螞蚱,它之所以完全沒有翅膀,大概是因為要適應山溝里狂風不止的環(huán)境,必須放棄飛翔的夢想!
其實,無論是冬蟲夏草,還是蛙或螞蚱,終其一生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尤其是我們人類應該把自己放得卑微渺小一些,以敬畏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的生活以及生活的環(huán)境,通常是生活選擇了你,或是環(huán)境選擇了你,而你別無選擇,只有適應而后才能闖出另一番的天地。唉,人生經得惡劣的起考驗,卻經不起悠閑的思考。
古碉樓——見證歷史的變遷
說罷了曲卓木這些奇異的物種,繼續(xù)往前走,如果說你被冬蟲夏草的神奇所迷惑,如果說你被“蛙”和“螞蚱”的適應性所感動,那么你更會被這兒的碉樓等讀建筑所震撼!
提起碉樓,你可能首先會想起廣東開平的碉樓——那是為了適應當地地勢低洼和當時社會治安混亂而修建的,這種集防御和居住功能于一體的建筑在西藏相對稀少,不過在曲卓木這個地方不經意間你就可以看到,下面這座碉樓立于山頂之上, 依山成勢,蔚為壯觀,全部用片石砌成,墻面平整,砌藝精湛,碉體下寬上窄形成像碉堡一樣的堅實塊體,這種立于山頂且由石料材質構筑的碉樓一定是用來燃放烽火或防御盜匪的吧!而另一座坐落在平坦草場上的碉樓則完全是由粘土夯筑起來的,從其所處環(huán)境及建材來看,大概更多是滿足居住功能吧!
聽說這里的古碉樓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而今早已失去了它的功能,但是它見證了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從游牧到定居,從定居到安居的變遷,它留給人們更多的是震撼感嘆。傳說建造古碉樓一事,不可人為,須先卜卦求得神助,現代人有理由相信,在相對原始落后的條件下建造古碉樓絕對非同一般的修房造屋,免不了一番驚天動地!無論是石碉樓還是土碉樓,面對那堅不可摧的形象,不由的讓人想起山南雅礱河谷中巍然屹立的雍布拉康宮殿,以及璀璨奪目的布達拉宮,這些建筑中不僅透射出當年王者的威嚴,更折射出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曲卓木,給人以震撼的古建筑不僅有碉樓,還有建在懸崖峭壁上的石屋子和散落在村頭寺廟拉康的石刻,尤以曲尊菩薩溝為多。大家看到的這兩座石房子建在溝壁上,仿佛是鷹巢一樣壘在石縫中,如何建造的真是不可思議,巢地就是河道,取水十分方便,同時離地30多米高,不易受到他人或野獸的侵襲,對于人身和財產的保護十分安全,當然也是高僧大家放下俗念修養(yǎng)性情的好地方。如果說石屋建在懸崖峭壁上是對生命財產的保護,那么散落在寺廟拉康的佛教石刻一定是對心靈的庇護,在曲尊菩薩溝不僅有一座寺廟——曲德寺,寺廟旁的村莊還有拉康,寺廟和拉康里散落著許多精美的石刻和瑪尼堆,這些都是藏民族悠久燦爛文明的傳承和見證。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