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青山及河谷
從吉隆縣城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和吉隆藏布向南繼續(xù)行駛70公里,是吉隆溝的核心區(qū)吉隆鎮(zhèn)。這條公路現(xiàn)在正在鋪筑柏油路面,預(yù)計兩年內(nèi)可以完工。公路沿線,剛開始時依然一派高原風光,雪山的融水形成涓涓細流,成群的牛羊徜徉在草場上,村落和小鎮(zhèn)“土地平曠,屋舍嚴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屬”。
沿干燥的河谷和溝壑縱橫的山道繼續(xù)南行,突然參天的大樹、奇松與怪石不經(jīng)意間從雪山一旁“冒”了出來,完全不同于喜馬拉雅山北坡常見的高原風貌,讓人驚嘆。霧靄在林間游蕩,恍如電影中潘多拉星上的美妙植物世界。高達200多米的開熱大瀑布,更是突然從天而降,懸掛在眼前,讓人驚訝不已。
我爬上過一些吉隆南部的重要山口。遠遠地,我站在一些幸福的山口,面向南面青碧的山林和幽谷眺望,如果不是身旁有在藍天白云下熠熠生輝的皚皚雪峰,以及在勁風中飄揚呼嘯的獵獵經(jīng)幡,我或許會遺忘身后青藏高原所一貫呈現(xiàn)出來的某種空曠與荒蕪。
在身前綿延不老的青山提醒下,我確定自己是來到了喜馬拉雅的另外一面,這是現(xiàn)實世界里最高的一座山巒,像書寫完一封漫長的情書,翻過這一頁,我的行程也會隨之折疊成一座同樣綿延萬里而不老的雪山,就像我當年途徑珠峰,翻越喜馬拉雅到南面的尼泊爾一樣。
幸福之鄉(xiāng)及吉甫大峽谷
吉隆,藏語意為“幸福之鄉(xiāng)”、“歡樂之鄉(xiāng)”。吉隆的得名,傳說是在公元8世紀時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蓮花生入藏時,大師途經(jīng)吉隆,對吉隆的風光贊嘆不已,便欣然命名此地為“吉隆”,“吉隆”之名遂流傳至今。當時所說的吉隆,便是指現(xiàn)今吉隆鎮(zhèn)政府所在地的吉隆村。其實,遠在蓮花生大師進藏前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吉隆村就以其為古絲綢路的“唐尼”和“蕃尼”古道上重要的節(jié)點而聞名于世。
如今的吉隆村隨著小鎮(zhèn)面貌的日漸繁榮,已頗有幾分“現(xiàn)代”氣息。站立在小鎮(zhèn)的中心帕巴寺廣場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不遠方圍繞一周的皚皚雪峰:東面是拉朵拉,北邊是美朵當杰,西北邊是著名的火炬峰日吾班巴,西面是曲姆古拉。而雪峰之下,遍布著蒼勁濃密的森林。在吉林省第三批援藏工作組編撰的《西藏最后的秘境》一書中,編者們是這樣描述吉隆鎮(zhèn)自然風貌的:
“周圍雪嶺連綿、冰峰高聳,雪線下危崖峭立、蔥郁滿坡,平壩上綠草如織、繁花似錦,溝谷中幽澗飛瀑、氣勢恢弘。神奇的吉隆風光,恰如一處自上而下、立體分布的濃縮盆景,仿佛把不同季節(jié)、不同緯度的景觀集于一身,層次分明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雪嶺冰峰,天光浮云,宛如藏民族傳說中的香巴拉。
而眼前的吉隆鎮(zhèn),三縱三橫的街道寬敞整潔。一座座藏式風格、尼泊爾風格的樓房整齊有序。具有尼泊爾建筑風格的千年古剎帕巴寺坐落在鎮(zhèn)子的中央。垂柳輕拂的巨大樹蔭下,經(jīng)幡獵獵、香煙繚繞,虔誠的村民們早晚都會來這里轉(zhuǎn)經(jīng)誦佛。新建的帕巴寺廣場和步行街,更是為村民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每逢重要節(jié)日,這里都會有村民們自娛自樂的歌舞表演。
西藏日喀則地區(qū),位于祖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銜阿里、北靠那曲、東鄰拉薩與山南,外與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接壤,國境線長1753公里。全地區(qū)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