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民族大遷徙
巴音布魯克草原的神秘是說不盡的。
除了每年從遠處遷徙而來的鳥類,還有一個神秘的族群也曾經歷了漫長的跋涉和艱辛才終于來到此地,他們就是——土爾扈特人。土爾扈特,原本是我國蒙古族中的一個古老部落。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土爾扈特人為了尋找新的牧場,部族中的大部分人便離開故土,向北越過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來到了當時尚未被沙皇俄國占領的伏爾加河下游,并在那片人煙稀少的草原上開拓家園、勞動生息,建立起了土爾扈特汗國。
他們在伏爾加河流域一共生活了140多年,直到18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俄國統(tǒng)治勢力的不斷深入,作為“異族”的土爾扈特人再也無法在伏爾加河沿岸生活下去為止。于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為了更有尊嚴地活下去,24萬土爾扈特族人在年輕的首領渥巴錫率領下,踏上了艱難的東歸旅途……為此,渥巴錫和他的族人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歷經7個多月、1萬多里的長途跋涉后,土爾扈特人終于回到了故鄉(xiāng),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次民族大遷徙。
為了迎接他們,清政府特賜巴音布魯克草原這片肥沃之地給土爾扈特人繁衍生息。如今,幾百年過去后,巴音布魯克草原早已撫平了土爾扈特人關于東歸的創(chuàng)傷記憶。遠道回來的土爾扈特人與其他生活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的人們一樣,在藍天白云之下,開始了自己的嶄新生活。
如今,巴音布魯克草原上不僅居住著土爾扈特人,還居住著蒙、漢、藏、哈等9個民族的人們。雖然各民族之間仍保留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但共同生活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就像是一條無形的紐帶,將他們系在了一起。我們看到,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四至初六,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無論是哪個民族的人們,大家都在翹首企盼同一個節(jié)日——“那達慕”。這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盛會,節(jié)日期間,人們會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拔河等眾多傳統(tǒng)體育比賽和文藝表演。
在“那達慕”開幕的前夕,人們往往不等到節(jié)日開始就早已策馬揚鞭,迫不及待地從四面八方趕到盛會的舉行地搭氈房、制奶酒,備牛羊。到了節(jié)日這天,草原上舞臺高筑,彩旗飄揚,到處都是一片歡騰的氣氛。而這,對于幾百年前舉族東歸的土爾扈特人而言,一定是個遙遠而奢侈的夢想吧?
文:山木 圖:吳曉新 周揚 梁成 王威
相關閱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位于新疆東南部。東鄰甘肅、青海,南倚昆侖山與西藏相接,西連和田、阿克蘇地區(qū),北以天山庫魯克塔格山、白玉山為界,與伊犁、塔城、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等地州市相連。行政區(qū)劃..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