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寺 “白馬”究竟是不是馬?
位于拉薩北郊3000米處的烏孜山麓的色拉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它與甘丹寺、哲蚌寺合稱為“拉薩三大寺”。色拉寺類似于一所藏傳佛教的大學,是格魯派傳經授法的重點寺院。
該寺以平頂?shù)锓渴浇ㄖ䴙橹鳎瑯O具民族特色。當我們進入色拉寺大門之后,迎面而來的是一條筆直寬闊的緩坡石道,坡頂便是經堂的大殿。石道兩側有眾多僧舍見隙安插,雖然并無統(tǒng)一規(guī)劃,但房屋建材均為土石,裝飾色彩也都以白色、褚紅色為主,因此整個寺院并不顯得雜亂。
色拉寺最出名的是每天下午3點舉行的辯經活動。這是藏傳佛教所特有的一種學習方法,根據(jù)各個寺廟的不同,辯經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大體可分為對辯和立宗辯。其中,對辯是在兩位喇嘛之間進行,一問一答,互作印證;而立宗辯,則沒有人數(shù)上的限制。
色拉寺的辯經方式為立宗辯,與對辯相比,這里的辯經場面更為熱烈。我們了解到,立宗辯通常由較優(yōu)秀的僧人擔任“立宗人”,他自立一說,坐于地上等待別人辯駁,且只可回答不可反問。問難者不斷向“立宗人”提出問題,既可一人提問,也可數(shù)人輪番提問,直至立宗人無言以對,或者抵達最后的佛法真意。
當五六十位喇嘛身著藏紅色的露肩喇嘛服,在陽光下魚貫入場,而后三五成群,席地圍坐好之后,也沒有統(tǒng)一的口令,只隨著一陣陣清脆的掌聲,辯經便正式開始了。
只見一位喇嘛高舉右手,口中低喝一聲:“底”——隨即雙掌清脆一擊,開始發(fā)問。他不僅聲音洪亮,表情肅穆,一步步向端坐在地上的“立宗人”逼近,而且還隨著辯論的深入,一會兒扯動懸在手臂上的佛珠,一會兒高聲怪叫,或者拉袍撩衣,做出各種各樣的夸張動作。
而一位年長的喇嘛告訴我們,眼前這看似隨性而發(fā)的辯經,其實每一個手勢和動作都是富含深意的,比如——“底”在傳統(tǒng)佛法的觀想中,就是引發(fā)文殊菩薩形象的種子字,籍此可祈請心中的文殊菩薩,賜予智慧;而高舉的右手則代表文殊智慧即在身后。清脆的掌聲更有三層含義,其一是寓意一個巴掌拍不響,世事萬物均為眾緣合和的產物;其二是掌聲代表無常,稍縱即逝;其三是用掌聲給予對方警醒。熱烈的辯經場面頗有些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味道。
按照規(guī)則,辯經時,答辯者不可顧左右而言它,只能針對提出的問題回答:“是”、“否”或“不一定”,若非質問者請答辯者深入解釋,答辯者不能詳細陳述。而對于辯經的內容,這位喇嘛給我們舉了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問難者問:“白馬是否是白色?”立宗人不能根據(jù)日常的思維做出肯定的回答。因為白馬是馬,而并非一種顏色……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