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飛龍佛塔
也稱為飛龍白塔。確切地說,它是由9座白塔組成、塔群呈蓮花瓣形,由于佛身潔白,塔尖呈金色,掩映于綠樹叢中,遠(yuǎn)遠(yuǎn)望去,宛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當(dāng)?shù)卮鲎迦嗣裼H切地稱之為“塔諾” (意為雨后出土之竹筍)。筍塔的西側(cè)有戒堂,南側(cè)巖石上存有佛足印,為佛教徒朝拜的佛祖圣跡,在東南亞享有盛名。
位于景洪南70千米處,建在大勐龍的曼飛龍寨后山頂上。從曼飛龍寨邊跨過小河,便是200余級石階,左邊是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右邊是蔥蔥郁郁的橡膠樹林,塔群建在山頂,塔基周長42.6米,8個金色小塔頂上,每座掛有一具銅佛標(biāo),母塔尖上還有銅質(zhì)的“天笛”,山風(fēng)吹來發(fā)出叮吁當(dāng)當(dāng)?shù)捻懧,塔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彩繪、雕塑,秀麗優(yōu)美。
貼士:
交通:可乘景洪市至大勐龍中巴車前往,每天8:00-17:00,每30分鐘發(fā)一班中巴車,車價8—1 0元。
門票5元,黑塔不收門票。
橄欖壩
橄欖壩,在傣語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卷起來。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里講經(jīng),教徒們就用棉布鋪在地上,請佛祖從上面走過去,佛祖走過去后,教徒又把布卷起來。勐罕就是這樣得名的。
橄欖壩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雙版納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氣候最炎熱的地方,炎熱的氣候給橄欖壩帶來了豐富的物產(chǎn),這里熱帶水果種類繁多,除鮮果外,橄欖壩還出產(chǎn)大量的果脯,所以在橄欖壩到處都看得到水果和果脯市場。
不少反映西雙版納知青生活題材的文學(xué)作品、電影、電視劇都是以橄欖壩為歷史、地理背景,許多攝影、美術(shù)精品也都取材于橄欖壩。大家熟悉的電視連續(xù)劇《孽債》的部分鏡頭就是在橄欖壩拍攝的。
貼士
交通:水路可在景洪市江邊碼頭游船順江而下(時間不定,通常需包船),單程需2—3小時。陸路行程約1小時。景洪民族北路每天7:30——21:00,每20分鐘發(fā)1班至橄欖壩小客車,票價6元。
門票:免費(fèi)。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