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浪漫
以敦煌為題材的文化藝術(shù)作品不在少數(shù),在很多人眼中,敦煌是一部叫《敦煌》紀(jì)錄片,是一部叫《絲路花雨》的歌舞劇,在我眼中,敦煌是一首詩: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yuǎn)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且莫對我責(zé)怪/
為把遺憾贖回來/
我也去等待/
每當(dāng)月圓時/
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yuǎn)不再來/
我永遠(yuǎn)在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這首《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是西部民歌歌王王洛賓先生寫給遺物葬在敦煌鳴沙山的三毛的歌。后人再去深究二人之間是在錯誤的時間來不及相守的忘年愛情,亦或是惺惺相惜彼此欣賞的友情,都已經(jīng)顯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筆墨之間的相知,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浪漫——人生長行寂寥,賞心悅目卻少,有人終其一生也只是為了等待一個人,一聲喚。
也許,在這漫天的黃沙中,在這厚重的云朵下,世俗的感情,已經(jīng)不足以形容三毛的愛,對荷西也好,對王洛賓也罷,當(dāng)她匍匐在彌勒菩薩巨大的塑像前,對菩薩說“敦煌百姓在古老的傳說和信仰里認(rèn)為,只有住在兜率天宮里的你--‘下生人間',天下才能太平。是不是?”的時候,當(dāng)她說出“要是有那么一天,我活著不能回來,灰也是要回來的。這也是我埋骨的地方”的時候,這個一直流浪著的女子,將她對世間所有的感情,都埋葬在了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安放三毛魂靈的日月潭和月牙泉,閃動著美麗如佛的靈光,這清純的靈光照著一個美麗如佛的靈魂。從此,陪伴著她的,是絲綢之路的繁華,是佛國凈地的瑰麗,是邊關(guān)冷月的凄清,是大漠孤煙的悲愴。起起伏伏的滄桑,沙漠蜃景的縹緲,隨著鳴沙山與月牙泉,與她一起世代廝守著浪漫。
是的,浪漫。這個荒涼,神秘的地域,留給人的是一段不摻雜任何欲望的浪漫,如一段悠遠(yuǎn)的風(fēng)鈴聲,于風(fēng)中叮叮咚咚地淡入淡出,蜿蜒劃過青蔥歲月,走過歲歲年年。不變的,是夢中永恒的漫天黃沙,沙的盡頭,有飛天搖曳地飄過。一幕幕風(fēng)景交織幻化;色彩,讓夢境輝煌而熱烈!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