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靈”的杭州千百年來都在上演著各種各樣的悲歡離合。徜徉于斑駁的舊街古巷,感受著那些過往的名人故事,杭州的風情都在這些白墻青瓦的歷史故居中悠然演繹。
1、胡雪巖故居
元寶街只是杭州城南一條窄得不能再窄的小巷,鋪著如今罕見的青石板,一側(cè)矗立著十余米高的粉墻,說不盡的神秘與風流,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的豪宅就深藏其中。
說是豪宅,門臉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石庫門,這和江浙一帶富人喜“藏而不露”的性格有關(guān)。門里則極盡奢華,所謂庭院深深深幾許,一重疊一重的院落數(shù)之不清,游人穿梭于無數(shù)小門回廊間,猶如置身迷宮。右邊的十三個院落住著胡雪巖的十三房妻妾,正廳“百獅樓”為胡雪巖與其母、元配夫人居住。因為用100個紫檀木雕的貼金獅子裝飾欄桿,故得名。大廳內(nèi)有浮雕靈芝的紅木大圓桌、透雕靈芝嵌云石的太師椅,營造出清雅富貴之氣。
據(jù)說胡雪巖富可敵國,他的睡床比皇帝的龍榻還要華貴,是鑲滿各種翡翠寶石的象牙八寶床。當時罕見的西洋藍玻璃、琉璃燈,甚至叫“德律風”的原始電話傳呼機,胡宅也都用上了。
左邊是芝園,集中了最精巧的園景,單這園中的假山造價就達8萬兩白銀,意在濃縮西湖山水,化天下景為家中景。假山下有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曲折迂回,巧奪天工。
令人稱奇的是,當時這座宅院西北角缺了明顯的一塊。據(jù)說這一角原是一個小理發(fā)鋪,胡雪巖重金收購,對方不為所動。盡管豪宅缺一角會敗壞風水,但胡雪巖還是隱忍下來,這和他一生和氣生財?shù)男愿裼嘘P(guān)。即便后來落敗,胡雪巖在杭州百姓中的名聲始終不太壞。
古人云,富不過三代。可惜胡雪巖僅在這座豪宅中住了9年,就遭遇破產(chǎn)。當朝廷逮捕他的圣旨到達浙江時,63歲的胡雪巖已憂郁而死。其后這座造價50萬兩白銀的豪宅,也被后人以區(qū)區(qū)10萬兩賤賣抵債。后來這里又幾易其主,日漸敗落,淪為七十二家房客聚居地,最多時入住達100多戶。直到2001年杭州市政府斥巨資,才修舊如舊,重新開放。
地址:元寶街18號
門票:20元
電話:0571-86821131
2、蓋叫天故居
蓋叫天(1888—1971年),原名張英杰,河北省保定高陽縣人。他八歲登臺,十三歲到杭州,在拱宸橋“天仙戲院”學唱老生,十五歲改學武生。后以武戲聞名天下,被譽為“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開創(chuàng)了獨具特色的蓋派藝術(shù)。
位于楊公堤畔的蓋叫天故居,白墻青瓦,大門上書“燕南寄廬”四字,為馬一浮先生所題,取“燕北之客寄居江南”之意。故居有前后兩進,前為正廳“百忍堂”,后為左右?guī)、佛堂以及院子。早?926年,蓋叫天便買田置屋,一生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此居住。他在院子里接待過梅蘭芳、周信芳等京劇大師以及周恩來、陳毅等貴賓。和游人如織的北山街相比,當時的楊公堤算是“荒郊野外”,蓋叫天卻自甘隱居,潛心京劇藝術(shù)。剛出道時,年僅16歲的他便拒不奉詔,不愿進京為慈禧太后唱戲,一生耿介的性格可見一斑。
1971年1月15日,一代京劇大師去世,享年83歲。他的墓葬在楊公堤與龍井支路的三叉口,墓前立有石碑坊,上有黃賓虹手書的“學到老”三字,兩旁楹聯(lián)為“英名蓋世三岔口,杰作驚天十字坡”,巧妙地鑲嵌了蓋叫天最出名的兩出戲。
2003年,蓋叫天故居按原貌修復,陳列蓋叫天生前遺物和圖文資料。至今院子里仍有兩棵長勢遒勁的棗樹,正是當年“江南活武松”親手種下。
地址:金沙港26號
門票:免費
電話:0571-87961727
3、林風眠故居
他創(chuàng)立了中國美院,他叫林風眠。
林風眠原名林風鳴,后來他把“鳴”改成了“眠”,更添了浪漫氣息。林風眠生于1900年,廣東梅縣人。17歲時,林風眠赴法留學,進入當時法國最著名的哥羅孟畫室。他一生有好幾件壯舉,頭一件就是留法期間,有兩件作品入選當年的秋季沙龍。其二是1925年,應蔡元培之邀,以25歲之齡出任北平美術(shù)?茖W校校長。其三是1927年在杭州創(chuàng)辦國立藝術(shù)院(現(xiàn)中國美術(shù)學院)。
玉泉馬嶺山下的這幢歐式小樓就是1934年林風眠自行設(shè)計建造的。底層為客廳、臥室、餐廳,上層為畫室、書房,門口還有一片草地。不遠處就是蔡元培的長女蔡威廉和夫婿林文錚一家居住的馬嶺山房。林文錚是林風眠的同鄉(xiāng)好友,兩人一起赴法留學,日后林文錚成為林風眠在國立藝專的得力助手。抗戰(zhàn)爆發(fā)前的那幾年,兩家人在此度過了一段歡樂時光。
日本投降后,林風眠又回到馬嶺山下,一直居住到1951年才離杭赴滬。這是他生命中最風華正茂的十七年,西湖為他提供了繪畫素材和藝術(shù)靈感。林風眠曾告訴過傅雷:他的畫是從回憶中來的,“我在杭州西湖邊過了十年,然而在那些年里,竟一次也沒有畫過西湖。但在離開西湖之后,西湖的各種面貌卻自然而然地突然出現(xiàn)在我的筆下!睍嫾尹S苗子在《西子湖戀情》一文中說:“我總是把西湖同林先生聯(lián)系起來,把孤山的林和靖和林先生聯(lián)系起來。”
1979年,80歲高齡的林風眠在巴黎舉行個展,大獲成功。1989年在臺北、1990年在北京,他又接連舉辦兩場大型畫展。他的聲譽在晚年再次達到頂峰。
他畫得最有名的,一是仕女,一是各種形態(tài)的花。1991年8月12日,林風眠以92歲高齡在香港辭世。去世前,他告訴義女馮葉:“我死后,火化當肥料種花也無妨!
1999年11月22日,為紀念林風眠百年誕辰,馬嶺山下的小樓按原樣整修,并被辟為林風眠故居紀念館,并由著名畫家、他的學生吳冠中題寫了匾額。
地址:靈隱路3號(近楊公堤)
門票:免費
電話:0571-87969258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