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燈山
相傳,明嘉靖年間上蘇莊在立村建堡時,風水先生為其選址在一條南偏東、北偏西斜線走向的“龍脈”之上,龍首龍尾均位于八卦五行中的土位。嘉靖22年建堡時,為使該村更加興旺發(fā)達,取五行相生火生土之意,在堡墻南端建起燈山樓一座,供奉火神。但又怕火神過旺,生出事端,便在與燈山樓對應的堡墻北端建起三義廟一座,供奉劉備、關羽、張飛。傳說劉備是壓火水星,這樣便可火生土、水克火,水火平衡,興旺太平。從那時起,上蘇莊村每年都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拜燈山敬火神,擺香案供“三義”,延續(xù)至今。如今,這項全村百姓最為虔誠的民俗儀式,成為蔚縣民間鬧春古老而又獨特的社火景觀。一年一度的拜燈山活動從正月十二就開始籌備。
正月十四上午,在燈山樓和三義廟之間的十字街口豎起燈桿,并將火神的牌位供于燈桿上。從堡門外到堡內正街還要掛起用木框做架、紙糊的長方形排燈和五顏六色的過街紙帶,上書吉祥短語。
下午,點燈山的藝人們進入最緊張的時刻。他們要將數(shù)百個燈盞在燈山樓內的層層木架上擺出花邊兒和吉祥字樣,再把浸泡麻油的燈捻兒逐一插入擺好的燈盞內,然后將麻油過火預熱除去雜質灌入壺中,拎壺為擺好的燈盞一一注油。
夜幕降臨,三義廟內以及村內大小廟宇開始掌燈、上供。接著燈山樓處的藝人們開始手持蠟燭將擺成圖案的燈盞一一點燃。只見燈光點點自上而下,瞬間,一幅喜慶神秘的燈火字畫映入眼簾:“五谷豐登”、“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祝福的字語帶著暖暖春意融入人們的心田。燈山樓前遮有類似紗布的風簾,使簾后的燈光隱隱約約、神神幻幻,朦朧美不可言。這時,由點燈山的藝人們上供、燒香、禮拜后,鳴炮發(fā)令,拜燈山活動開始。
拜燈山是燈山活動中最為壯觀、熱鬧的場面。村民們事先選出一名父母雙全的男童為“燈官”,裝扮成縣令模樣,坐在由四名衙役抬著的獨桿轎上,由村戲班子里的演員粉墨濃妝伴其左右,兩名翻穿皮襖的丑角前面領引,從戲樓出發(fā)一路敲鑼打鼓向燈山樓行進。
沿途,圍觀的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原本只有三四百米的路程要足足走上半小時之多。當燈官一行來到燈山樓的供桌前,只聽一聲吆喝:“拜燈嘍!”燈官領頭叩首拜祭,最為虔誠地祈求新的一年豐衣足食,國泰民安。以燈官為首的一行人等拜祭燈山后,從原路返回。這時,村民們和觀光者都可自由拜祭。有小孩兒的父母還將孩子高高舉起攀援燈桿,以取長高、高升之意。一些已婚未孕的小媳婦們在燈山樓前上香燒紙、磕頭拜祭之后,還偷偷進入燈山樓內取六只燈盞,請回家中,供于灶王爺神位前,求得添兒增女,繼承香火。正當有些人還在燈山樓前、燈桿之上祈禱許愿的時候,燈官一行在圍觀人群的簇擁之下已經(jīng)回到戲臺。這時,鞭炮鳴,鼓樂起,大戲開。至此,點燈山、拜燈山活動落下帷幕,人們又沉浸在委婉動人的戲曲故事之中……
通常晚上7點半開始。沒有門票。
雞鳴驛
位于河北懷來縣城西北,距北京140公里,始建于元,是西北地區(qū)進京的第一大驛站,也曾是慈禧西行的第一站。如今雞鳴驛以其豐富的歷史和荒涼的現(xiàn)狀,頻頻亮相于各大銀幕,《大話西游》就曾取景于此。
門票:30元
蔚縣出游地圖
蔚縣方位交通示意圖
河北蔚縣旅游交通圖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