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指點:沿韓江順流而下,泛覽潮汕史
線路推薦:北閣佛燈→韓文公祠→湘子橋→鳳凰臺
主題概覽:韓江是潮汕地區(qū)最大的河流,古稱員水,因有鱷魚盤踞江潭,危害人畜,也被稱為鱷溪,宋代后才改名為韓江。潮汕的發(fā)展完全圍繞著韓江,作為小漁村時它是當(dāng)?shù)貪O業(yè)的根本,富庶的農(nóng)田基于韓江及其支流的灌溉,聚集而來商賈、財富也是因韓江所帶來的便利航運,即使在今天,韓江仍在潮汕的農(nóng)業(yè)、運輸業(yè)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沿江而行,就可以清晰理出一條潮汕史。
精彩看點:
、俦遍w佛燈:古潮州八景之一。北閣原是金山東面山下的一組樓閣的總稱。而佛燈指從前懸掛在閣前桅桿上的燈。昔日夜間燈光遠(yuǎn)照,江面從韓江上游十五里處的鹿湖,下游亙到江東急水三元培,陸路東從饒平樟溪的南武棟,南到潮安的浮洋鎮(zhèn),均可望見燈光,成為江上夜航的標(biāo)志。這一段韓江水急轉(zhuǎn)折變,來往船只,看到航燈,便知道潮州府城在即,流急須加小心。時間一長,行船的人便將自己的航行平安歸功于桅燈的明指暗示。
、陧n文公祠:即韓愈紀(jì)念館,位于潮州城東筆架山麓。祠內(nèi)“若無韓夫子,人心尚草菜”的碑刻,便是韓愈在潮人心目中地位的最好寫照。祠堂現(xiàn)有三層殿閣,并存有歷代韓祠碑刻和韓愈筆跡。饒有趣味的是“傳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種讀法。后山腰為侍郎閣,閣前有韓愈石雕頭像,閣內(nèi)辭為韓愈生平展覽館。門票10元。
、巯孀訕颍涸禎(jì)橋,在潮州城東門外,全長518米,橫臥在韓江之上,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啟閉式橋梁,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最初在宋朝筑橋時只有1座石墩,石墩兩側(cè)擺放了86只大船拴以大繩,成為一座浮橋。明朝時逐漸將浮船部分替換成了石墩,橋墩上還建有形式各異的24對亭臺樓閣,兼作經(jīng)商店鋪,另有2只鐵牛分東西鎮(zhèn)水。不過今天橋上的樓臺已不復(fù)存在,2只鐵牛只剩下1只。門票60元。
、茗P凰臺:位于湘子橋南面的韓江沙洲上。鳳凰臺分3級,上奉古佛,下祀龍神,臺基有一四柱四角方亭,單檐歇山頂,圍以護(hù)欄。著名的潮汕八景之一“鳳凰時雨”描寫的就是這里在夏季乍雨乍晴的奇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